宁海:车间即课间 毕业即就业 |
|||||
|
|||||
图为企业技能导师(右一)正指导实训生进行实操。 “我在这里已经实习一年多了,这学期正式毕业,也正式入职了。别的同学还在找工作的时候,我实现了毕业即就业,而且工资早就已经达到了4000元以上。”按照宁波兴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人才生产线”的“生产”计划,近日,内蒙古民族大学模具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李晓芹在兴利模具设计师的岗位上正式“出道”。 据了解,传统校企合作中,由于学校、企业各自社会角色定位、关键利益诉求的不同,容易导致合作出现浅层化、形式化和短视化等问题。“高校过来实习的学生,理论水平很高,但是实操却是一大短板,难以在短时期内成为我们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企业培养他们还要耗费很大的成本和气力。”宁波兴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邬荣武在尝试了几次校企合作后,也曾想放弃。 浙江省宁海县作为国家级模具、文具产业基地,仅模具行业即有技工3万余人,技能人才需求庞大。针对传统高校培养学生“学非所用”及技能人才“用非所学”现象,宁海县人社局牵线搭桥引进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技术等各类资源,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生产线”,通过政府、机构、企业、高校四方联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所学即所需。这也是宁海创新推出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接国内高校,引进具有一定基础的实习期生源作为培养对象;对接企业,结合岗位需要“量身定制”培训计划,确保“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需”。近日,首批212名青年学员顺利“下线”并入职,育才周期缩短近60%、成本降低超50%。 “我们企业有很多‘老师傅’,他们技术了得,面对实习学生却‘不会教’,都反映有种一身绝技却无处施展的感觉”,宁波德科精密模塑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说道,“现在好了,由第三方机构先对我们的师傅进行‘导师培养’,还对每一个工种、岗位都定制了详细的培养课程,比如针对一名合格的模具设计工需具备的168项技能,设计了13门专业课程。有了‘课程表’,‘老师傅’也能精准施教!” 宁海还用真金白银吸引更多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入青年技能“生产线”的打造。比如,每吸纳一名紧缺岗位在校生、毕业生见习实习,给予每人每月近千元补贴,最多补贴1万余元;对每成功引进落地1名合格毕业生给予人力资源机构3000元的奖励。 “为持续推进该模式发展,我们还构筑了人力资源机构专业评价、企业自主评价、政府考核评价的三级评价体系。一方面,针对培育期满毕业生建立‘三维评估’制,由政府、机构、企业共同对专业知识、实操技能等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的方可毕业、入职”,宁海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考核、监督等机制来评估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保障青年学员培育质量和效果,确保其高质量就业。”据了解,首批学员队伍中拥有模具技能学员54名,通过评估的52名,对口就业率达96%,且入职工资较普通实习生高出8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