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地市动态>嘉兴

争当弘扬红船精神的排头兵——访南湖区委书记朱苗

2018年01月29日 09:58:4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应丽斋 戴纯青 南湖区新闻中心 张文术

  2017年的嘉兴南湖,牵引了世界的目光。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来瞻仰南湖红船,并发出了“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伟大号召。

  南湖区,作为红船的起航之地、嘉兴的主城区,将以怎样的担当和作为,踏上践行十九大精神的新征程?

  “我们一定以红船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以红船旁‘首席护旗手’的使命担当,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7年,我们南湖区的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从按实运作起步时的149亿到千亿,我们用了12年时间。再奋斗8年,我们要破2000亿。”

  “我们一手抓即期发展,一手布局长远,让创新为南湖区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定交出一张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尽管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在各县(市、区)的排名中靠前,但是,南湖区委书记朱苗谈得最多的是如何砥砺奋进、走在前列。

  “我们用行动证明南湖区干部是有血性的!”

  “2017年,你满意的南湖区变化是什么?”对于记者的提问,朱苗回答得很直接:“最满意的是干部作风变化。”

  “一个地方,有人办事比有钱办事更重要。”朱苗说,光荣的历史,正成为南湖区干部输注新动能、谋划新发展的“充电站”。南湖区干部群众正以坚定的行动自觉,将弘扬红船精神体现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成效上: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我们发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全国率先推行17个行业许可‘一证化’改革;我们在全省首推一体化智能自助申报,投资项目率先实现‘零次跑’。”

  “在旧城改造、‘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中,广大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去年,全区关停淘汰了1846家‘低小散’企业,腾退了2904亩土地,拆违和‘三改’分别完成了年度计划的400%和305%。”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考卷中,每个部门都忠诚履职、奉献为民,用更精细化的服务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2017年,南湖区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了20.4%,成功捧回平安金鼎;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高分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以全市最高分通过评估验收。”

  “去年一年,我们的干部队伍变化很大。我们用行动证明,南湖区干部是有血性的!今年,我期待着‘脱胎换骨’!”朱苗说。

  “科技创新是南湖区‘弯道超车’的最有力支撑”

  在2017年度公布的全省工业强县(市、区)排名中,南湖区以一年晋升16个位次的出色表现,成为全省进步最快的地方之一。

  当问起有何秘诀时,朱苗斩钉截铁地说:“靠创新!科技创新是南湖区‘弯道超车’的最有力支撑!”

  南湖区集聚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优质创新资源。R&D经费支出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技术合同交易额等科技创新核心指标均稳居嘉兴第一,成功创建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等,目前已集聚“国千”48人、“省千”34人、院士2人。

  “我们一定要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创新资源的创新效应,把南湖区打造成为G60科创走廊上的自主创新高地、科技孵化高地、成果转化高地。”朱苗说。

  2018年1月8日召开的新年首个千人大会上,南湖区吹响了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而1月20日,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的落户,让世人对南湖区如何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VR/AR产业创新高地充满期待。1月25日召开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抓好嘉兴科技城建设列为2018年要启动实施的一批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坐落在嘉兴科技城的浙江清华柔性电子研究院,承载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新使命:要成为浙江省的支柱型产业,力争在全国有影响,在国际上有声誉。

  朱苗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引进精英引领计划项目226个,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在南湖落地生根。”

  “建设南湖区要抬高站位拉高标杆放大格局”

  一流的产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环境。

  朱苗说,2017年,南湖区环境建设上有几个关键词:抬高站位、拉高标杆、放大格局。

  “2018年,我们要把嘉兴东部新城的骨架拉出来。”朱苗表示,东部新城以嘉兴科技城为“一核”,以湘家荡、南湖新区为“两翼”,三大区块优势互借、产业互动、功能互补。在东部新城的建设中,坚持“五高并举”:高端化的产业集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高层次的人口集聚、高品位的人居环境、高质量的制度供给。

  “城市繁荣与否,服务业是标志。”朱苗说,2017年,南湖区发展服务业也跳出传统的框框,在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电商文创等产业方面发力,干得风生水起。“去年,光一个基金小镇,认缴资金、实缴资金分别突破7000亿元和2100亿元,税收贡献达到近12亿元。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文化教育、检验检测等产业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精神的光芒,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我们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争当弘扬红船精神的排头兵!”展望未来,朱苗信心满满。




分享到:
0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53157号-5

浙江组织工作网

争当弘扬红船精神的排头兵——访南湖区委书记朱苗

2018年01月29日 09:58:4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应丽斋 戴纯青 南湖区新闻中心 张文术

  2017年的嘉兴南湖,牵引了世界的目光。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来瞻仰南湖红船,并发出了“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伟大号召。

  南湖区,作为红船的起航之地、嘉兴的主城区,将以怎样的担当和作为,踏上践行十九大精神的新征程?

  “我们一定以红船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以红船旁‘首席护旗手’的使命担当,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7年,我们南湖区的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从按实运作起步时的149亿到千亿,我们用了12年时间。再奋斗8年,我们要破2000亿。”

  “我们一手抓即期发展,一手布局长远,让创新为南湖区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定交出一张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尽管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在各县(市、区)的排名中靠前,但是,南湖区委书记朱苗谈得最多的是如何砥砺奋进、走在前列。

  “我们用行动证明南湖区干部是有血性的!”

  “2017年,你满意的南湖区变化是什么?”对于记者的提问,朱苗回答得很直接:“最满意的是干部作风变化。”

  “一个地方,有人办事比有钱办事更重要。”朱苗说,光荣的历史,正成为南湖区干部输注新动能、谋划新发展的“充电站”。南湖区干部群众正以坚定的行动自觉,将弘扬红船精神体现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成效上: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我们发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全国率先推行17个行业许可‘一证化’改革;我们在全省首推一体化智能自助申报,投资项目率先实现‘零次跑’。”

  “在旧城改造、‘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中,广大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去年,全区关停淘汰了1846家‘低小散’企业,腾退了2904亩土地,拆违和‘三改’分别完成了年度计划的400%和305%。”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考卷中,每个部门都忠诚履职、奉献为民,用更精细化的服务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2017年,南湖区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了20.4%,成功捧回平安金鼎;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高分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以全市最高分通过评估验收。”

  “去年一年,我们的干部队伍变化很大。我们用行动证明,南湖区干部是有血性的!今年,我期待着‘脱胎换骨’!”朱苗说。

  “科技创新是南湖区‘弯道超车’的最有力支撑”

  在2017年度公布的全省工业强县(市、区)排名中,南湖区以一年晋升16个位次的出色表现,成为全省进步最快的地方之一。

  当问起有何秘诀时,朱苗斩钉截铁地说:“靠创新!科技创新是南湖区‘弯道超车’的最有力支撑!”

  南湖区集聚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优质创新资源。R&D经费支出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技术合同交易额等科技创新核心指标均稳居嘉兴第一,成功创建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等,目前已集聚“国千”48人、“省千”34人、院士2人。

  “我们一定要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创新资源的创新效应,把南湖区打造成为G60科创走廊上的自主创新高地、科技孵化高地、成果转化高地。”朱苗说。

  2018年1月8日召开的新年首个千人大会上,南湖区吹响了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而1月20日,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的落户,让世人对南湖区如何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VR/AR产业创新高地充满期待。1月25日召开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抓好嘉兴科技城建设列为2018年要启动实施的一批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坐落在嘉兴科技城的浙江清华柔性电子研究院,承载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新使命:要成为浙江省的支柱型产业,力争在全国有影响,在国际上有声誉。

  朱苗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引进精英引领计划项目226个,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在南湖落地生根。”

  “建设南湖区要抬高站位拉高标杆放大格局”

  一流的产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环境。

  朱苗说,2017年,南湖区环境建设上有几个关键词:抬高站位、拉高标杆、放大格局。

  “2018年,我们要把嘉兴东部新城的骨架拉出来。”朱苗表示,东部新城以嘉兴科技城为“一核”,以湘家荡、南湖新区为“两翼”,三大区块优势互借、产业互动、功能互补。在东部新城的建设中,坚持“五高并举”:高端化的产业集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高层次的人口集聚、高品位的人居环境、高质量的制度供给。

  “城市繁荣与否,服务业是标志。”朱苗说,2017年,南湖区发展服务业也跳出传统的框框,在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电商文创等产业方面发力,干得风生水起。“去年,光一个基金小镇,认缴资金、实缴资金分别突破7000亿元和2100亿元,税收贡献达到近12亿元。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文化教育、检验检测等产业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精神的光芒,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我们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争当弘扬红船精神的排头兵!”展望未来,朱苗信心满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