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立县镇企三级“红领学院” |
|||||
|
|||||
德清县针对两新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存在的学教条件参差不齐、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管理保障难度较大等问题,创新设立县、镇、企三级红领学院,推动优质学教资源下沉一线,补短板、提成效、强保障,着力抓实两新党组织学教基础。 盘活学教资源,打造红领阵地。以区域为重点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全县层面的摸排调研,建立由县委党校、11个区域党群服务中心、31个企业培训活动室组成的共享阵地,整合县党史馆、党性教育基地、党建示范点等35个教学点,绘制红色地图,向两新组织党组织免费开放。 组建讲师团,共享师资队伍。采取内聘、外请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注重从理论功底深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员专家、创业导师和高校教授专家中选聘一批优秀师资。建立由317人组成的县、镇、企共享师资清单,由红领学院统一颁发聘书,按照培训需求进行授课,建立满意度测评机制,确保授课质量。 多元教学模式,建立课程清单。通过一线调研,围绕需求导向,建立党性教育、创业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5大类408堂课程组成的清单库,定期更新调整党建书单、党建视频、课件PPT等资源。针对流动党员,灵活开设固定课堂、空中课堂和实践课堂,推出红色教育、红色工匠、红色互动三大特色教学,系统推送“两学一做”动态信息、教学资源,开展远程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 健全日常运行机制,推动常态长效。建立健全“建、管、学、用”各项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落实责任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健全共享共用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学员积分管理制度,开展学前、学中、学后教学评估。 德清“红领学院”,注重开放办学、注重共建共享,打造教学品牌、管理品牌、服务品牌、人才品牌和文化品牌。推动了两新组织党组织共学共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