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地市动态>宁波

宁海桑洲镇:山间有个“两学一做”银发讲师团

2016年08月16日 14:45:13 来源:浙江组织工作网 通讯员 郭遐曦 徐铭怿 郑珍贞

  #!diantou!#在宁海县桑洲镇,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银发苍苍、背影伛偻,是普通人眼里的“高龄老人”,是需要被照顾的人群,但就是这样一群人,却是桑洲人民的“精神食粮”的“搬运工”与“精神世界”的“工程师”。他们28年如一日,奔走在山间,把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及时传到乡亲耳中,在山区传播着党的最强音,时代的最新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散发着如夕阳般温暖而绚丽的余热。

  “铁打的团队,流水的讲师”每过几年,宣讲团就有成员因年龄太大而退出,由新退休的热心干部、教师接替,成员至今已换了好几茬。今年,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宁海县启动以来,这群被桑洲百姓们亲切的称为“银发讲师团”的老人们活跃在桑洲的一个个村社,把“两学一做”的内容播撒到每个人的心中。

  接地气,聚人气

  桑洲山区村里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实践证明,只有运用基层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为了让宣讲内容接桑洲群众的地气,“银发讲师团”的成员可没少费心思。他们授课的原则是“两个不”——不念准备好的稿子,不讲一二三四条。通过家长里短,谈身边冷暖,聊家事、国事、天下事,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其中。这种生动活泼的党课,摆脱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讲者怡然,听者欣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团结村的聊天长廊内,我们看到了78岁的夏方顶,手上拿着正是他准备了3个星期的稿子《如何依照党章党规做合格共产党员——从“智取桑洲警察堂”谈起》,长廊周边坐了21个党员,有些村民也闻讯而来,稍晚赶来的村民就只能站着听课了。

  夏老这堂课的内容,是从解放前桑洲地下党工作人员未放一枪一弹就端掉了桑洲警察堂的故事讲起,引出了如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何在现在的环境下和当年的地下党们一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话题。他风趣、独特的讲课风格,结合自身实际,引得全场掌声不断、频频喝彩。虽说拿着稿子,但是在讲理论的同时,他抛出了许多亲身经历的故事,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党章党规内容授课却迎来了阵阵掌声,60分钟的课,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席。

  课下,听众之一的团结村书记陈镇统说道,夏老讲党课有二大特色:一是虚实结合,生动引人;二是讲故事多,说虚话少。“作为宣讲员,需要领会党的政策精髓、法规要义,对精神的把握要准确到位。宣讲员必须比别人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宣讲时用地方语言融入群众乐于接受的笑话或故事,这样群众听宣讲就觉得不生硬,很有趣。”宣讲结束时,夏老还组织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当年入党时的场景犹现,一些老党员握着拳头,神情严肃认真。

  高标准,入人心

  “做合格党员,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咱们桑洲话说有些人‘讲讲激动,做做非动’,这样的党员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党员。”这些天,下洋周村的文化礼堂内显得非常热闹,临近4个村的百余名党员济济一堂正在凝心听83岁的宁海桑洲镇退休教师章思滚讲着题为《合格党员的“做”与“不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专题党课。

  章老的这堂课讲了整整一上午,他讲了在新时期下,如何在思想灵魂上定位,做讲政治、有信念的共产党员。讲课内容从为官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出发,结合实际举例分析,让党员干部能够清楚认识到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同时,章老还将讲师团成员自编自创的“两学一做”诗歌,快板,加入到了党课之中,受到了党员干部的一致欢迎。坑口村的书记章思富说:“这种宣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我们学习、贯彻落实‘两学一做’有很大的帮助。”

  章思滚,是银发讲师团的一名“老资格”,也是现任的“团长”。据他介绍,团内选拔成员有5条标准“雷打不动”:政治理论水平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基层工作阅历丰富,身体条件比较好,自愿自觉甘于奉献。28年来,团长换了5位,成员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但是入团的标准始终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每月团内要召开一次例会,集中学习镇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总结部署上月宣讲工作,收看新闻、翻阅报纸,了解国内外情况;定期下村调查研究,掌握村民最关注的内容。

  多年来,讲师团始终把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作为首要任务,每逢党和国家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他们就会主动跟进,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开讲前,讲师团成员先来镇里给干部们‘试讲’,让镇里帮忙找找不足,直到大家满意,他们才到村里去宣讲。每月的农历初十、廿五举行学习会,不论刮风下雨,讲师团的成员都会从全镇各村赶来准时参加集中学习,有时候,镇里的主要领导也会下去跟他们一起学习,向他们讲解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这项学习制度,他们坚持了20余年。”桑洲镇党委书记陈云苍说道。

  用真心,润无声

  走进团长章思滚老师的家中,章老正和其他3名讲师团成员认真准备着明天的宣讲内容。“明天要到团结村宣讲党章党规,虽然看上去理论性比较多,但是我讲得党章很有故事。”说起党章的故事,老人两眼便会放光。

  “那时候入党感觉特别光荣,自己也喜欢收集党章和毛主席讲话系列,第一本是1983年的,那时我还只是个积极分子。当时那个年代,在村里可以拿到一本党章,感觉特别光荣,一开始不是正式党员的我参加组织生活都特别珍惜,觉得这是党员一种身份的标识。”章老说着拿出一本本已经发黄的本子,讲述着当时年代的故事。

  “空的时候拿出这些党章看看,就跟老朋友似的,随时提醒自己要按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要求自己,做名合格的党员。”章老不仅收集党章,还将各种杂志上、报纸上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当做自己上课的“知识储备库”。

  此外,为了更好地宣传好党的政策、方针,做好宣讲教案,章思滚每天都要认真研读《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报纸,剪报和资料有满满3大箱子。“28年来,讲师团没有领过一分钱报酬,还自掏腰包订购了《求是》、《党建》、《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20多种权威刊物,平时的印刷宣传材料都是自己出资,要么就是自己手抄,从没向镇里要过一分钱。”桑洲镇党委书记陈云苍说道。

  说起成立这个讲师团的初衷时,作为老党员的章思滚满脸的自豪:“28年前,桑洲镇几位在镇上和学校里退休老同志凑在一起,就琢磨着退休后想干点什么,当时工作热情还在,想发挥余热。那时,就在桑洲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这个‘银发讲师团’,下村宣讲党和政府最新的决策。后来没过几年,我也退休了,自然而然就加入了进来,之后一任任的老团长年纪大了,就把‘团长’的重任交给了我。”

  今年以来,讲师团已在23个行政村宣讲60余次,累计听众已达1.2万余人次,内容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性教育、新农村建设等40多个专题。




分享到:
0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53157号-5

浙江组织工作网

宁海桑洲镇:山间有个“两学一做”银发讲师团

2016年08月16日 14:45:13 来源:浙江组织工作网 通讯员 郭遐曦 徐铭怿 郑珍贞

  #!diantou!#在宁海县桑洲镇,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银发苍苍、背影伛偻,是普通人眼里的“高龄老人”,是需要被照顾的人群,但就是这样一群人,却是桑洲人民的“精神食粮”的“搬运工”与“精神世界”的“工程师”。他们28年如一日,奔走在山间,把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及时传到乡亲耳中,在山区传播着党的最强音,时代的最新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散发着如夕阳般温暖而绚丽的余热。

  “铁打的团队,流水的讲师”每过几年,宣讲团就有成员因年龄太大而退出,由新退休的热心干部、教师接替,成员至今已换了好几茬。今年,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宁海县启动以来,这群被桑洲百姓们亲切的称为“银发讲师团”的老人们活跃在桑洲的一个个村社,把“两学一做”的内容播撒到每个人的心中。

  接地气,聚人气

  桑洲山区村里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实践证明,只有运用基层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为了让宣讲内容接桑洲群众的地气,“银发讲师团”的成员可没少费心思。他们授课的原则是“两个不”——不念准备好的稿子,不讲一二三四条。通过家长里短,谈身边冷暖,聊家事、国事、天下事,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其中。这种生动活泼的党课,摆脱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讲者怡然,听者欣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团结村的聊天长廊内,我们看到了78岁的夏方顶,手上拿着正是他准备了3个星期的稿子《如何依照党章党规做合格共产党员——从“智取桑洲警察堂”谈起》,长廊周边坐了21个党员,有些村民也闻讯而来,稍晚赶来的村民就只能站着听课了。

  夏老这堂课的内容,是从解放前桑洲地下党工作人员未放一枪一弹就端掉了桑洲警察堂的故事讲起,引出了如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何在现在的环境下和当年的地下党们一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话题。他风趣、独特的讲课风格,结合自身实际,引得全场掌声不断、频频喝彩。虽说拿着稿子,但是在讲理论的同时,他抛出了许多亲身经历的故事,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党章党规内容授课却迎来了阵阵掌声,60分钟的课,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席。

  课下,听众之一的团结村书记陈镇统说道,夏老讲党课有二大特色:一是虚实结合,生动引人;二是讲故事多,说虚话少。“作为宣讲员,需要领会党的政策精髓、法规要义,对精神的把握要准确到位。宣讲员必须比别人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宣讲时用地方语言融入群众乐于接受的笑话或故事,这样群众听宣讲就觉得不生硬,很有趣。”宣讲结束时,夏老还组织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当年入党时的场景犹现,一些老党员握着拳头,神情严肃认真。

  高标准,入人心

  “做合格党员,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咱们桑洲话说有些人‘讲讲激动,做做非动’,这样的党员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党员。”这些天,下洋周村的文化礼堂内显得非常热闹,临近4个村的百余名党员济济一堂正在凝心听83岁的宁海桑洲镇退休教师章思滚讲着题为《合格党员的“做”与“不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专题党课。

  章老的这堂课讲了整整一上午,他讲了在新时期下,如何在思想灵魂上定位,做讲政治、有信念的共产党员。讲课内容从为官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出发,结合实际举例分析,让党员干部能够清楚认识到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同时,章老还将讲师团成员自编自创的“两学一做”诗歌,快板,加入到了党课之中,受到了党员干部的一致欢迎。坑口村的书记章思富说:“这种宣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我们学习、贯彻落实‘两学一做’有很大的帮助。”

  章思滚,是银发讲师团的一名“老资格”,也是现任的“团长”。据他介绍,团内选拔成员有5条标准“雷打不动”:政治理论水平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基层工作阅历丰富,身体条件比较好,自愿自觉甘于奉献。28年来,团长换了5位,成员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但是入团的标准始终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每月团内要召开一次例会,集中学习镇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总结部署上月宣讲工作,收看新闻、翻阅报纸,了解国内外情况;定期下村调查研究,掌握村民最关注的内容。

  多年来,讲师团始终把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作为首要任务,每逢党和国家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他们就会主动跟进,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开讲前,讲师团成员先来镇里给干部们‘试讲’,让镇里帮忙找找不足,直到大家满意,他们才到村里去宣讲。每月的农历初十、廿五举行学习会,不论刮风下雨,讲师团的成员都会从全镇各村赶来准时参加集中学习,有时候,镇里的主要领导也会下去跟他们一起学习,向他们讲解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这项学习制度,他们坚持了20余年。”桑洲镇党委书记陈云苍说道。

  用真心,润无声

  走进团长章思滚老师的家中,章老正和其他3名讲师团成员认真准备着明天的宣讲内容。“明天要到团结村宣讲党章党规,虽然看上去理论性比较多,但是我讲得党章很有故事。”说起党章的故事,老人两眼便会放光。

  “那时候入党感觉特别光荣,自己也喜欢收集党章和毛主席讲话系列,第一本是1983年的,那时我还只是个积极分子。当时那个年代,在村里可以拿到一本党章,感觉特别光荣,一开始不是正式党员的我参加组织生活都特别珍惜,觉得这是党员一种身份的标识。”章老说着拿出一本本已经发黄的本子,讲述着当时年代的故事。

  “空的时候拿出这些党章看看,就跟老朋友似的,随时提醒自己要按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要求自己,做名合格的党员。”章老不仅收集党章,还将各种杂志上、报纸上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当做自己上课的“知识储备库”。

  此外,为了更好地宣传好党的政策、方针,做好宣讲教案,章思滚每天都要认真研读《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报纸,剪报和资料有满满3大箱子。“28年来,讲师团没有领过一分钱报酬,还自掏腰包订购了《求是》、《党建》、《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20多种权威刊物,平时的印刷宣传材料都是自己出资,要么就是自己手抄,从没向镇里要过一分钱。”桑洲镇党委书记陈云苍说道。

  说起成立这个讲师团的初衷时,作为老党员的章思滚满脸的自豪:“28年前,桑洲镇几位在镇上和学校里退休老同志凑在一起,就琢磨着退休后想干点什么,当时工作热情还在,想发挥余热。那时,就在桑洲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这个‘银发讲师团’,下村宣讲党和政府最新的决策。后来没过几年,我也退休了,自然而然就加入了进来,之后一任任的老团长年纪大了,就把‘团长’的重任交给了我。”

  今年以来,讲师团已在23个行政村宣讲60余次,累计听众已达1.2万余人次,内容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性教育、新农村建设等40多个专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