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供给”模式 |
|||||
|
|||||
#!zugonggz!#
#!diantou!#(通讯员 镇组宣)宁波镇海区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目标,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法大力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新模式。目前,该区已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520个,计划到2013年,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10个以上的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居民参与率达到40%;每个农村社区平均拥有5个以上社会组织,居民参与率达到20%。 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 按照“每一个部门都可以找到一个对应的社区社会组织,每一个愿意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都可以加入一个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理念,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了“区、镇(街道)两级备案,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创建网络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融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发展中,建立以社区工作站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工作者为抓手的“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机制;明确优先培育和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志愿公益类、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培育能承载政府社会事务职能的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和巩固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的文体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集居型新建社区还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融合性社会组织。以该区骆驼街道新近成立的清水湖新型农村集中安置区为例,目前建有社会组织15个,其中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3个,社会事务类社会组织6个,慈善救助类社会组织2个,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3个,社区维权类社会组织1个。 搭设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 按照“民政部门登记、行业部门指导、街道社区管理”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完善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整合组织资源,发挥“双服务”(服务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作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做法。其他五个镇(街道)适时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设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逐步建立以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依托,业务主管单位指导、登记机关监督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社会组织运作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格局。按照“三室三站两中心一校一场所”的场地配置,规划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以场地、资金、能力建设等优惠政策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入驻,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以及信息、网络、培训等支持。孵化基地在选择扶持对象时会依据对象的社会影响、运作模式、组织架构以及与孵化契合程度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符合要求的组织可以接受孵化。整个孵化过程包括接受申请、筛选评估、入壳、孵化、出壳、跟踪辅助等六个孵化流程。 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服务” 以基本实现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居家养老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为目标,积极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新模式。重点发展和培育便民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慈善救助类和共融促进类社会组织。通过项目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发展社区统计、调查、评估协会等一批能够承接政府社会事务的社区社会组织,使社区居委会从行政化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推进居民自治。加大城乡社区建设补助力度,将各类补助经费有机整合为城市社区事业保障经费和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补助经费,按照城市社区每千户居民20.5万元,村辖区人口数每人70元标准进行补助。明确每年安排500万专项经费支持各镇、街道开展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目前,该区主要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已扩展到18大类90种便民服务项目,内容涵盖居家养老、康乐休闲、中介服务以及矛盾调解等多个方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