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力主清理“三种人” |
|||||
|
|||||
改革开放之初,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严重。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此时的一大贡献,就是和邓小平一起,积极倡导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同时,他又反复强调,要坚决清理“三种人”,纯洁党的干部队伍。 “三种人”是指在“文化大革命”中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他们在“文革”中拉帮结派,造反夺权,组织武斗,诬陷迫害干部和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初期,这批人中许多人还很年轻,有知识有专业,又很会看风向,若不掌握政治标准和不严格考察历史表现,那么在大量提拔中青年干部的情况下就很可能让这些人混进来。因此,陈云从一开始就强调,对“三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 1981年7月2日,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闹派性的骨干分子,打砸抢分子,一个也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我说一个也不能。”“当时闹派性的、‘造反’的人很多,许多是随大流的,但里头的骨干分子不能提到领导岗位上来,一个也不能提拔,手不能软了。”为何不能提拔?陈云解释说,尽管这些人现在表现好甚至“蛮好”,但那只是他们要爬上来的需要。还因为一批老同志还在,“但是,到了气候适宜的时候,党内有什么风浪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变成为能量很大的兴风作浪的分子。有一个,有两个,就可以串联,兴风作浪。他们说,没有把这些老家伙整倒、整死,现在还在台上,当时整死就好了。”“因为时局变化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变成能量很大的兴风作浪的分子。”陈云主张严肃对待的同时又提出“可以给他一般的工作做。” 陈云的这个讲话传达下去后,引起党内外很大反响,大家表示热烈拥护。邓小平也非常赞成。1982年1月13日,他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会议上讲话说:“人一定要选好。还是老话,要坚决贯彻陈云同志讲的几条,几种人不能放进去啊!”但也有些领导同志,对陈云的意见不大以为然,说对“文革”的那些事情要“俱往矣”,不必再深究了。陈云听后说,不行,我是俱在矣。即这些人都在。我们还是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被他们的一时假象所迷惑。 已混进党政机关的“三种人”怎么办?这是陈云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他几次提醒时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王鹤寿:“要特别注意至今还在台上的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帮派人物。”“真正的危险已经不在于(林彪、江青两个集团中)现在讨论判刑或者要开除党籍的那些人,真正的危险是那些至今还在台上的林彪、‘四人帮’的帮派人物。”他对有些地区和部门仍在重用“三种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1982年1月18日,他在中央组织部送来的材料上批示:“一、出重要,进更重要。二、进的人,必须不让‘三种人’进。”7月30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又强调,在提拔中青年干部时,必须对“三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已经提拔了的,必须坚决把他们撤下来。 陈云对“三种人”的警惕,是有历史根源的。除出于对理论上的深刻认识外,还鉴于对历史经验尤其是“文革”中反面教训的总结。1981年5月8日,他在讲到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时就曾提到:“‘文革’中提拔过一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青年人。当时提拔这样的青年人到高级领导岗位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党的一个痛苦的教训。”在1981年7月2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座谈会上,他在讲到“三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时问:“王洪文讲什么?”邓小平插话说:“1975年他到上海、杭州,第一句话就说,十年后再看。这句话可触动了我们,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接话说:“所以,对这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但是可以给他们一般的工作,给饭吃嘛。” 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陈云向秘书交代,他在大会发言中别的都不讲,就讲两句话,一句是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不能只提拔几十个、几百个;另一句是“文革”期间的“三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已经提拔的必须从领导班子中清除出去。1982年9月6日,他在十二大上发言谈到不能提拔“三种人”时说:“因为这‘三种人’如果进到领导班子中,若干年后,到了气候适宜的时候,他们就会跳出来兴风作浪,再次为害国家,为害人民。”他在十二大的这篇发言总共21个自然段2000多字,却先后12次被掌声所打断。可见,他的意见切中要害,充分反映了全党的意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