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我是人才

他的百余件丝路主题东阳木雕曾惊艳国家博物馆——

陆光正:雕出时代光华


2019年04月29日 10:39:4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马 悦 通讯员 张玉海


陆光正在制作东阳木雕。

木头能讲故事吗?

在东阳木雕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的手下,一块普通的香樟木或者椴木,充满着无限可能,正向我们娓娓道来——

先在纸上绘出图形,再用刻刀细细雕琢,经过粗坯雕、细坯雕、修光、刻线……一块木头,可以重现气势恢宏、商贾云集的丝绸之路;还可以诉说莲叶田田、楼房叠叠的农村新风……

在4月19日“第九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以东阳市“陆光正创作室”命名的展区备受瞩目。观众们感叹东阳木雕技艺的鬼斧神工,更钦佩这位七旬老人的孜孜不倦:尽管数月以来身体有恙,他仍坚持创新,用东阳木雕讴歌伟大的时代;同时传承和发展技艺,让家具、摆件融入寻常百姓的新生活。

陆光正作品《茶马古道》。

一年挑战

以刀为笔重现丝路

走进“陆光正创作室”的展位,一件件作品穿越时空,述说着他的家国情怀。

迎面,崇山峻岭、古风悠然、艰险而瑰丽的《茶马古道》,正是近期陆光正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所创作的木雕作品之一。凑近欣赏,细节里别有洞天——古道上,马蹄长年累月踩踏所形成的蹄印坑,仿佛能传来历史深处的马嘶阵阵。

2017年初,陆光正做了一个令旁人看来异想天开的决定——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办一场东阳木雕的展览,主题是“一带一路”倡议。

“东阳木雕曾经出口到欧洲,如今,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雕琢历史,希望东阳木雕能再次在国际上打响品牌。”说到选择这一主题的初衷,陆光正至今仍心潮澎湃。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之路,而艺术作品,正是打通民心的桥梁,他渴望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内心感怀。

确定了目标,古稀之年的陆光正向困难发起挑战。他和徒弟们一起对史实“深挖细抠”:茶马古道经过哪些省份,各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如何,有哪些典型民俗风情……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徒弟卢江晓说,师父和团队成员们花了近半年时间研究各类历史资料,反复推敲,数易其稿,还邀请了专家进行论证、把关,在不断打磨中,使设计图主旨鲜明、细节生动、画面优美。为了从纷繁的资料中抽丝剥茧出最经典的画面,陆光正找来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

“每次开完讨论会,师父的案头就会增添一堆资料。”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徒弟陈一中说,徒弟们曾表示可以“代劳”,却被陆光正谢绝了,他希望自己把好舵,“我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师父,大家一起补充完善。”

一刀一斧如何雕琢出海水的动感?对雕技“吹毛求疵”的陆光正要求徒弟查清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数量和形貌后,再进行构思、讨论、创作《郑和下西洋》。

“师父要求我留意港口内的海水与出海后的海水形态异同,甚至细微到让我根据船队出海季节表现水的形态。”陈一中说,他翻阅了宋代画家马远的《水图》,揣摩12种水的姿态和意境,创新了水纹雕法。

经过一年的筹备,2017年底,“丝路华章——陆光正从艺60年东阳木雕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展出了先后创作的近百件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木雕作品。

除了这些恢宏浩繁的经典场面,陆光正还创作了一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人物,立体圆雕作品《张骞》《玄奘》《鉴真》……在陆光正的打磨中,跨越千年的历史人物从丝路记忆中走来,绵延至今的丝路精神激荡着大家的思绪。

“展览虽以我的名字冠名,但成果并非自己独有,而是体现了东阳木雕60年的发展。”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陆光正深情地说,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和国脉连通,他期待木雕能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陆光正(右)在研究设计图,创作新作品。

廿载破题

多层叠雕天衣无缝

参观中,许多观众惊叹木雕,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厚重感,更因为这些作品的“分量”。

这些年来,陆光正不负众望,完成了国家有关部门交办的展现国家形象、体现中国精神的诸多重点作品和项目:香港回归时浙江省政府的赠礼《航归》、人民大会堂的《锦绣中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楠木厅”装饰、北京雁栖湖APEC会议中心的《燕京八景》、G20杭州峰会《中华20景》、进口博览会上《锦绣中华》等作品,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东阳木雕在新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世界展示东阳木雕艺术的魅力。

这样巨大的木雕作品,从原木采集、艺术创作,再到运输展陈都是麻烦事,怎么办?

“我们把大幅作品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采用独立板材,采用的是‘多层叠雕’的创新工艺。”陆光正向记者解密说。

这一创新成果,陆光正苦思冥想了20余年。

1980年,陆光正所在的木雕总厂接下了新加坡董宫酒家的木雕装饰工程,设计制作数块长12米、宽1.2米的挂屏,陆光正本人亲自担纲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后反响非常好。但是工程完成后,出现了他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南洋的热带气候使木雕条屏发生了开裂。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董宫酒家只能取下这些作品,永久珍藏,陆光正对此深感愧疚。在随后的几件壁挂作品中,开裂、断损问题不断,有些裂缝大得可以塞进一只手指头。当时业界纷传:“东阳木雕只能作为‘雕虫小技’。”东阳木雕的声誉面临着挑战。

要解决这一难题谈何容易,陆光正日思夜想,寻求突破。

2002年,有一天,陆光正看到工人们将一座屏风折叠起来准备装箱出口,心头为之一亮:要是将整幅大型作品分成若干个单元进行雕刻、组装,是不是就可以让难题迎刃而解呢?

经过一次次地探索、失败、再探索,陆光正终于找到了解决途径:根据内容在最初构图时,将大幅作品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采用独立的板材,板材之间留有一定空间,防止热胀冷缩,彼此既有工艺上的间隔,又有画面的完美联系,做到了“天衣无缝”。

正是陆光正发明的大型木雕拼装工艺,开创了大型木雕壁画的拼装先河,使大型木雕开裂的历史一去不复返。陆光正说,由于分组雕刻组装,众多雕工可以同时开工,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散件运到现场再组装,解决了大型作品入门和运输的困难;因为不受大小限制,还方便了取材,可以节约大量珍贵的木材资源。

“你看,现在的木雕画面层次丰富,纵深感强,看上去就像一幅以刀为笔的工笔画,达到了立体三维艺术效果。”以前,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见长,限于工具和视角,雕刻深度最多只能达80毫米,而运用多层叠雕的工艺后,少则二层,多则七层,深度超过300毫米。

陆光正(右)在研究设计图,创作新作品。

此生心愿

悉心培育木雕新人

在这次的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陆光正徒弟们设计的一系列家具作品令人眼前一亮:传统雕刻家具,古朴而典雅;新中式家具,呈现适应现代消费的创新;欧式家具,让本土艺术走向世界……

木雕是红木家具艺术中出彩的一个环节。“我正在把传统木雕工艺与现代家居设计相结合,把东阳木雕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陆光正精准定位眼下东阳木雕的发展方向——“实用”,并把目光锁定在年轻人身上,“我时常和年轻人说,完美的雕饰,就像是红木家具的‘皮肤’,与生俱来,自然和谐。”

木雕艺术要发扬光大,市场和产品要适应社会要求,工匠也要注意创新,多元参与。在创作室里,时常能见到满头银发的陆光正与年轻人一起研究木雕与玻璃、大理石等材料的创新融合,一有新奇的想法,便兴奋的像个孩子,满眼放光。

“东阳木雕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摆一摆、挂一挂,而是要着眼于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尽可能多地走入寻常百姓家,更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对接国际市场需求。”在陆光正的引导下,徒弟们精心创作木雕作品,如今,一系列的创新家具、茶桌、咖啡台、啤酒柜等远销海内外。

不久前,陆光正成立木雕艺术研究所,希望能有一批有天赋和爱好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在他心中,老一辈留存下来的技艺运用于新时代,就需要年轻匠人创造出适合新时代,符合市场审美潮流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艺60年来,师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考虑的都是东阳木雕百花园如何万紫千红。”陆光正的徒弟们说,师傅总说自己是个“手艺人”,学了一辈子的木雕,做了一辈子的木雕,教了一辈子的木雕,至今仍不愿放慢脚步。

作为东阳木雕技艺的传承人,陆光正始终觉得,传统木雕艺术要发展,其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所有雕刻技艺的传承,依靠作品,更要依靠人。

他也是如此践行的。他曾担任了数十年的东阳木雕工艺美术学校校长,亲自抓教学,现在这些学生已成为东阳木雕的技术骨干。东阳技校、市聋哑学校都开设了木雕专业班,培养木雕制作与设计人才,许多大师都担任了木雕班的负责人,为东阳传统工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目前,东阳木雕及木雕红木家具已经成为东阳市支柱产业之一,已列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200亿元,木雕从业人员有两万余人。可以说正是这种充足的人才储备,促进了今天东阳木雕红木家具的更大发展。

拿起刻刀雕刻木头,是陆光正最珍惜的时光。他说,还有许多想做的事,“作为经典产业,东阳木雕在用创新拥抱市场,希望寻找到再次起跳的支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