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故事

从乡村菇农到产业领跑者

——浙江磐安深山里的农民科学家包金亮


2019年04月19日 14:44:3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通讯员 陈燕 张婷婷


浙江磐安被誉为“中国香菇之乡”,全县菌菇行业从业人员共有15000多名。1974年出生在磐安县一个小山村的包金亮就是其中一员。18岁那年,包金亮拿着几百元启动资金,学父亲做起了菇农。20多年来,包金亮从一名普通的菇农转型为种菇行业的领军人才,先后斩获“拔尖人才”“优秀科技人才”“省级农技骨干”等殊荣,先后获评国家高级菌类园艺师、食用菌专业农艺师等,还是20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拥有者,成了从“苦力型”向“知识型”转变的新型青年农民典型。

坚持创新,以科技推动菇业生产

香菇生产一直是磐安的传统特色产业。从当上菇农开始,包金亮坚持创新,科学种菇。为了采集野生菇做试验,他经常翻山越岭去寻找,有一次一脚踩在一块飞石上滑下山崖,差点丢了性命。为了解怎样摆放香菇菌棒,他进入一家菇农的菇棚取经,结果被误认为小偷抓进了派出所。偶然从一本杂志上读到福建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他冒着暴雨骑摩托车赶了400公里路,实地取经……

2001年,包金亮创办磐安首家民营食用菌研究所,随后创办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有机认证,成为磐安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生产的先驱,实现了低耗、高效、优质的集约化生产。包金亮精心选育的“新艺一号”香菇新菌株,被韩国、日本及国内20多个省市引进栽培。自主研发的“食用菌集约化栽培工艺与装置”“便携式食用菌消毒接种器”“节能食用菌蒸汽灭菌装置”等20项发明先后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公司年栽培食用菌200万袋,产值1000余万元,产品出口韩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

言传身教,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从2011年开始,包金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向农户免费提供菌种、技术指导,至今共接待参观学习98230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栽培食用菌3100万袋,产值1.78亿元,有效促进了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致富。一位来自义乌的残疾人原来从事养鸡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没法从事原来的行业,经过包金亮的指导,转行种植香菇,目前年种植量已达9万-10万袋,产值40余万元。

除了帮扶周边农民,包金亮还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帮扶支援工作,帮助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162亩,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次,培训1000余人次,切实带动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变输血扶持为造血帮扶,推动了边疆地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绿色发展,力促菇业转型升级

从创办食用菌研究所开始,包金亮一直倡导食用菌绿色生产,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领办省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发食用菌盆景等,用创新的方式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近年来,结合磐安旅游产业发展,包金亮建设了占地100余亩的食用菌观光园,集体验、科普、观光、休闲为一体,游客可现场体验认养、采摘、品赏菌菇的乐趣,促进了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为磐安的休闲养生旅游开辟了一条新路。除此之外,包金亮流转林地1000余亩,建设“林菌生态循环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发展林下食用菌栽培,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开发的科学融合,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真正做到了“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