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组合拳”打出镇海气势 |
|
|
|
今年以来,宁波镇海区牢固确立人才工作战略位置,打出一套“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各尽其能使用人才、改革创新激励人才”的“组合拳”。 “革新拳”: 按需精准揽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镇海究竟需要什么人才?为此,该区人才办于今年着手排摸人才缺口,按需引进集聚一批符合该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此外,镇海注重本土人才、技能人才培育,建设区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针对智能制造、先进装备等行业紧缺工种,实施“金蓝领”高技能人才、“雄镇工匠”培养工程。 “磁吸拳”: 构筑引才新矩阵 镇海通过巧打“亲情牌”“本土牌”,形成西电宁波平台、清华校友双创基地、镇中校友双创基地等一系列校友引智矩阵。同时,紧密联系镇海籍院士和宁波帮人士,通过院士镇海行、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等展示镇海双创环境。 为进一步放大引才“朋友圈”,今年,该区招商中心增挂招才中心牌子,同步部署招商和招才工作,并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以及美国硅谷等6个国内外重点人才集聚城市设立驻外招才联络站,聘请倪光南、包为民等8名镇海籍院士担任镇海区科技人才顾问,聘请17名不同领域的教授专家担任“招才大使”,为镇海人才生态“站台”“背书”。 “质量拳”: 人才项目绩效管理 在招才引智过程中,镇海严把项目准入,重点引入“技术+管理+资本+市场”高端创业团队,探索以科技评估、风投、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为主的项目评审机制,提高评审专业化、市场化程度。 对于已经招引进来的项目,镇海每年定期开展“综合体检”,形成“体检报告”将其分为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三级梯队进行针对性帮扶培育。同时,完善人才项目绩效管理,对进展停滞、绩效不明显的项目采取降级处理直至终止扶持,对超出预期业绩的人才项目进行动态扶持升级。 “提升拳”: 人才经费涨三成 今年,镇海区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思路,建立以区委书记领衔的区级领导常态化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并建立定期报告、督查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 同时,该区充分保证人才经费,由去年2.3亿元增长到3亿元,增幅近三成,给予高层次人才项目“600万元启动资金+500万元产业基金+1000万元贴息贷款”以及“一事一议、上不封顶”等补助政策,并探索构建起“政府扶持+风险投资+银行贷款+本土企业参股”四位一体金融扶持生态链。 “心意拳”: 人才一次也不跑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镇海对人才及随迁人员的子女就学、购房补助、社会保障等服务实施“一门受理、一站服务”。镇海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共计服务1200余人次,解决540余项人才难题。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做到让人才不用跑。”区委人才办负责人如是说。镇海已经有多个“零跑腿”案例:港商包海东凭一本护照12分钟完成外资企业设立备案。高层次人才郭海创办的中科毕普拉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工商部门上门服务,10分钟办结工商变更。 镇海区窗口服务人员为人才办理执照,立等可取。 2018年镇海智资对接会签约仪式现场,宁波君润资本等6家风投机构与镇海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镇海区行政服务中心“最多跑一次”服务大厅。 镇海区前移服务端口、设置导办台,设专职导办员,提高办件效率。图为咨询导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