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党史在线

浴血疆场 尽忠乡梓

塔山阻击战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六十五年

2019年12月01日 11:34: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牛纪伟、于力、李铮、高爽

71年前,他放下锄头扛起钢枪。战场上立下的3次大功、4次小功,记录着他出生入死、浴血战场的英雄本色。

65年来,他深藏功名搞建设。立杆架线一心扑在农村电网建设上,家乡父老的认可与信任,才是他最在意的“军功章”。

如今,他不求享乐轻得失。不愿浪费国家一分钱、不愿给社会造成一点麻烦,耄耋之年仍作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他是94岁的张贵斌,是战斗英雄,是建设尖兵,也是知足自在的老人。

战沙场峥嵘,立奇功,热血男儿奋勇当先

“7天6夜,我们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我们人少,敌人人多,打胜仗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敌机不停地轰炸,炮弹炸伤了我的腿,简单包扎一下就继续上战场。一场战斗下来,全连只活下来我们3个人。”回忆起塔山阻击战的场景,张贵斌忍不住哽咽。

枪不离手,坚守阵地——展现出优秀作战素养的张贵斌,只是一名刚入伍半年多的新兵。

1948年初,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柳镇小码头村的张贵斌决定参加解放军。“因为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我爹丧了命,哥哥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旧社会让我家破人亡。”那时,张贵斌结婚不久,妻子也刚刚有了身孕。但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太平日子,他决定放下锄头扛起钢枪。

参军没多久,张贵斌就经历了艰难的塔山阻击战。这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作为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死死挡在了塔山。

因在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获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说到这里,张贵斌的脸上洋溢着骄傲。

后来,张贵斌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武汉、长沙、桂林的战斗,在攻打桂林时负重伤。因伤在部队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张贵斌于1954年12月复员回到了家乡。

几十年间,他很少提起战争时代的往事,包括儿女、单位同事、邻居在内的所有人,都只知道他是一名打过仗的普通老兵。

2017年,张贵斌所在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曾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党。”对战功,他还是只字未提。

直到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从箱底拿出来。

根据档案查阅证实,张贵斌曾获大功3次、小功4次——看到他的勋章和证书时,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尤其是塔山阻击战那张“报功书”,泛黄的纸页边角已然破损,但上面“最近在塔山阻击战作战中英勇果敢,经评定立一大功,特此报喜”的寥寥数字,却清晰记录着这名战斗英雄爱国报国、浴血战场的事迹。

与功勋荣誉一起,被张贵斌深藏心底的,是他对战友的思念,他想再“看看”战友。今年10月,他如愿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苍松翠柏,青碑石刻,94岁的张贵斌用饱经战火和岁月洗礼的双手,轻轻抚摸烈士名录墙上战友的名字,低声呢喃:“战友们,终于又见到你们了。国家强大了,现在不用打仗了。”

英雄无言,历史有痕。“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不应该再要求什么。”面对各种各样的赞誉,张贵斌这样说。

卸戎装归乡,隐功名,一颗丹心为公为民

“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1954年转业后,张贵斌回到了家乡。

收起了军功章,但张贵斌身上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军人作风却一点没有改变。回乡第一年,张贵斌被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由于生产社刚刚成立,生产条件欠缺,张贵斌就把自己的复员疗养费全都拿了出来,为社里买了3匹马和一驾马车,通过跑运输等方式增加社员的收入。

几十年过去,张贵斌的老邻居、83岁的王素清老人每每想起这件事时,还是满口称赞:“他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儿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

1964年,张贵斌被调到海城市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次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他一干就是6年。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张贵斌自制了一个“钱搭子”。往来款领回时,还带着他的体温。

再后来,张贵斌被调到海城市农电局物资器材库工作。“海城农村那时候还没通电,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农村架电网。”张贵斌回忆,他们需要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的电杆电线变压器,只能靠人拉肩扛的方式装上马车。

“建设器材每天都是前脚进库,后脚就被拉走用了。我们工作热情特别高,常常忙到三更半夜。”看到各村都通了电,乡亲们家里的灯泡一盏盏亮了起来,张贵斌“高兴得睡不着觉”。

1978年,张贵斌离休。当时正值物资器材库扩建,海城农电局决定返聘张贵斌。物资存放全靠记账,是实打实的良心活儿,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张贵斌成了不二人选,一笔笔“良心账”,他算得清清楚楚。

保军人本色,轻得失,不求享乐艰苦朴素

“祖国更强大了,为祖国骄傲、为祖国自豪!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今年10月1日,张贵斌早早起床,穿上军装、戴正军帽,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

“牺牲的战友们没有等到今天的好时光,我要替他们好好看看我们的国家,看看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说完这句话,张贵斌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眼前的国泰民安与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仿佛在他的眼里不断交织。

在炮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少之又少。“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已经享受到太多;现在我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如今,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可张贵斌说够住了。

最近几年,上了年纪的张贵斌常常因病住院。作为离休干部,他的住院费能全额报销,并可以选择条件好些的医院,但每次只要能下床走动,张贵斌就催着女儿办出院。日常买药也用自己的工资,不让孩子去报销。他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再说了,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94岁的张贵斌和老伴如今还会收集旧衣服和鞋子,让女儿清洗干净、消毒,然后放在院子里的台阶上。“有生活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穿。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物质上毫无所求,精神上却追求很高。“我只有小学两年文化,后来是在部队接受的教育。是党给了我知识,教会我做人,给了我现在安稳的生活,我永远感谢党和国家。”张贵斌激动地说。十几年前,他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

“啊,功名深藏,初心永恒;啊,英雄无悔,天地有情”……连日来,歌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歌曲红遍网络,吸引亿万网民点击跟唱。

如张富清一样,张贵斌甘做隐姓埋名人,退伍不褪共产党人本色。

无论是在战场上用血肉之躯守住阵地的战斗英雄,还是为乡亲父老奉献后半生的普通人——哪一个张贵斌,都不平凡。




分享到:
0
一周新闻排行榜
人事任免
公告公示
党史在线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组织工作网

浴血疆场 尽忠乡梓

塔山阻击战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六十五年

2019年12月01日 11:34: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牛纪伟、于力、李铮、高爽

71年前,他放下锄头扛起钢枪。战场上立下的3次大功、4次小功,记录着他出生入死、浴血战场的英雄本色。

65年来,他深藏功名搞建设。立杆架线一心扑在农村电网建设上,家乡父老的认可与信任,才是他最在意的“军功章”。

如今,他不求享乐轻得失。不愿浪费国家一分钱、不愿给社会造成一点麻烦,耄耋之年仍作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他是94岁的张贵斌,是战斗英雄,是建设尖兵,也是知足自在的老人。

战沙场峥嵘,立奇功,热血男儿奋勇当先

“7天6夜,我们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我们人少,敌人人多,打胜仗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敌机不停地轰炸,炮弹炸伤了我的腿,简单包扎一下就继续上战场。一场战斗下来,全连只活下来我们3个人。”回忆起塔山阻击战的场景,张贵斌忍不住哽咽。

枪不离手,坚守阵地——展现出优秀作战素养的张贵斌,只是一名刚入伍半年多的新兵。

1948年初,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柳镇小码头村的张贵斌决定参加解放军。“因为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我爹丧了命,哥哥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旧社会让我家破人亡。”那时,张贵斌结婚不久,妻子也刚刚有了身孕。但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太平日子,他决定放下锄头扛起钢枪。

参军没多久,张贵斌就经历了艰难的塔山阻击战。这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作为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死死挡在了塔山。

因在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获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说到这里,张贵斌的脸上洋溢着骄傲。

后来,张贵斌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武汉、长沙、桂林的战斗,在攻打桂林时负重伤。因伤在部队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张贵斌于1954年12月复员回到了家乡。

几十年间,他很少提起战争时代的往事,包括儿女、单位同事、邻居在内的所有人,都只知道他是一名打过仗的普通老兵。

2017年,张贵斌所在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曾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党。”对战功,他还是只字未提。

直到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从箱底拿出来。

根据档案查阅证实,张贵斌曾获大功3次、小功4次——看到他的勋章和证书时,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尤其是塔山阻击战那张“报功书”,泛黄的纸页边角已然破损,但上面“最近在塔山阻击战作战中英勇果敢,经评定立一大功,特此报喜”的寥寥数字,却清晰记录着这名战斗英雄爱国报国、浴血战场的事迹。

与功勋荣誉一起,被张贵斌深藏心底的,是他对战友的思念,他想再“看看”战友。今年10月,他如愿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苍松翠柏,青碑石刻,94岁的张贵斌用饱经战火和岁月洗礼的双手,轻轻抚摸烈士名录墙上战友的名字,低声呢喃:“战友们,终于又见到你们了。国家强大了,现在不用打仗了。”

英雄无言,历史有痕。“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不应该再要求什么。”面对各种各样的赞誉,张贵斌这样说。

卸戎装归乡,隐功名,一颗丹心为公为民

“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1954年转业后,张贵斌回到了家乡。

收起了军功章,但张贵斌身上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军人作风却一点没有改变。回乡第一年,张贵斌被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由于生产社刚刚成立,生产条件欠缺,张贵斌就把自己的复员疗养费全都拿了出来,为社里买了3匹马和一驾马车,通过跑运输等方式增加社员的收入。

几十年过去,张贵斌的老邻居、83岁的王素清老人每每想起这件事时,还是满口称赞:“他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儿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

1964年,张贵斌被调到海城市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次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他一干就是6年。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张贵斌自制了一个“钱搭子”。往来款领回时,还带着他的体温。

再后来,张贵斌被调到海城市农电局物资器材库工作。“海城农村那时候还没通电,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农村架电网。”张贵斌回忆,他们需要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的电杆电线变压器,只能靠人拉肩扛的方式装上马车。

“建设器材每天都是前脚进库,后脚就被拉走用了。我们工作热情特别高,常常忙到三更半夜。”看到各村都通了电,乡亲们家里的灯泡一盏盏亮了起来,张贵斌“高兴得睡不着觉”。

1978年,张贵斌离休。当时正值物资器材库扩建,海城农电局决定返聘张贵斌。物资存放全靠记账,是实打实的良心活儿,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张贵斌成了不二人选,一笔笔“良心账”,他算得清清楚楚。

保军人本色,轻得失,不求享乐艰苦朴素

“祖国更强大了,为祖国骄傲、为祖国自豪!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今年10月1日,张贵斌早早起床,穿上军装、戴正军帽,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

“牺牲的战友们没有等到今天的好时光,我要替他们好好看看我们的国家,看看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说完这句话,张贵斌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眼前的国泰民安与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仿佛在他的眼里不断交织。

在炮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少之又少。“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已经享受到太多;现在我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如今,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可张贵斌说够住了。

最近几年,上了年纪的张贵斌常常因病住院。作为离休干部,他的住院费能全额报销,并可以选择条件好些的医院,但每次只要能下床走动,张贵斌就催着女儿办出院。日常买药也用自己的工资,不让孩子去报销。他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再说了,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94岁的张贵斌和老伴如今还会收集旧衣服和鞋子,让女儿清洗干净、消毒,然后放在院子里的台阶上。“有生活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穿。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物质上毫无所求,精神上却追求很高。“我只有小学两年文化,后来是在部队接受的教育。是党给了我知识,教会我做人,给了我现在安稳的生活,我永远感谢党和国家。”张贵斌激动地说。十几年前,他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

“啊,功名深藏,初心永恒;啊,英雄无悔,天地有情”……连日来,歌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歌曲红遍网络,吸引亿万网民点击跟唱。

如张富清一样,张贵斌甘做隐姓埋名人,退伍不褪共产党人本色。

无论是在战场上用血肉之躯守住阵地的战斗英雄,还是为乡亲父老奉献后半生的普通人——哪一个张贵斌,都不平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