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基层工作繁琐复杂,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扭住“思想开关”,就容易滋生应付心理和懈怠情绪。作为年轻干部,要敢于在落实上下苦功、做硬功,在挑战中提能力、增活力,将三个“不等于”贯穿工作始终。
“说过了”≠“做过了”。干工作最忌讳只说不干,但目前,“对群众需求,习惯于口头答应”“对上级任务,只当‘二传手’”等现象依旧不同程度存在。打掉光说不练“假把式”,下足为民服务“真功夫”,才能赢得群众信任,这点笔者深有体会。口头动员村民疫苗接种时,很多村民迟迟不愿接种。后来,我挨家挨户倾听村民的心里话,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邀请医生上门走访答疑解惑,村民这才安心接种。实践证明,许多看似解不开的难题,只要肯下功夫,真真切切去做,就能迎刃而解。勤踏几回门槛、多拉几回家常、多坐几回炕头,在“你言我语”中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群众工作便能稳步推进。
“做过了”≠“做完了”。冲锋陷阵一时易,持之以恒最难得。在基层,许多矛盾难题往往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周期性的特点,要想真正办好实事、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一抓到底。“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将扶贫工作当做“万里长征”,不厌其烦到帮扶对象家中探望,最终帮助全村88户418人成功脱贫。还有“38年誓将沙漠变绿洲”的牛玉琴、“36年绝壁造天渠”的黄大发、“12年点亮万千大山女孩梦想”的张桂梅等等,他们以“择一事而终一生”的品格操守,在变化的时间里延续不变的坚守,展现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令人深受触动。不贪一时之功、不为一时之誉,争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战士,把本职工作抓到位,将难题堵点攻到底,这样的党员干部,必能真正赢得人心。
“做完了”≠“做好了”。完成任务不是“句号”,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才是目的。所有成绩的取得,无不源于精益求精的追求;所有事业的突破,无不得益于厚积薄发的奋斗。“时代楷模”万步炎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钻深记录,他说“我做这个东西,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说交个差就完了,最后是要解决国家的问题。”全国劳动模范宋学文把收寄快递当作一门学问,10年来行走32余万公里、配送30余万件包裹,全部实现零误差、零投诉、零事故,靠的就是“苦练内功”,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干事历练的大舞台,保持“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的责任感,不断把“手中活”练精、把“必杀技”练强,方能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作者:夏忱 娄志宏 编辑:袁森 责编:毛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