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以1.4万户童装生产经营主体和700亿元童装年销售额稳坐全国最大童装生产基地之位,被称为“中国童装之都”。2022年3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织里童装企业受到极大冲击,从生产到销售,童装行业几乎处于停摆状态。面对艰难困境,织里镇畅通“市区镇”一体化指挥决策体系,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严举措歼灭疫情“爆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多方联动保通畅,力推新政助纾困,凝心聚力促腾飞,全力保障童装生产经营,稳步有序恢复童装市场。
关键词 童装产业 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 转型升级
一、背景情况
童装产业是织里镇的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经贯穿经济、社会、民生方方面面,它的起伏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2022年3月8日、3月28日,织里镇辖区先后两次出现外省输入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全国最大童装产业基地因疫情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大量童装订单被取消,童装经营户面临巨大经济损失。疫情多点爆发限制了人流商流的频次,童装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线下采购商锐减、童装物流一度受阻、企业库存严重积压,复工复产愈加困难。在湖州市委、市政府,吴兴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织里镇迅速采取行动、化危为机,以务实举措、尽最大可能减小疫情影响,成功实现疫情“零扩散”、童装产业经济逆势上扬。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多措并举保供保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织里镇连夜“平转战”,畅通“市区镇”一体化指挥决策体系,第一时间落实“七大机制”,特别是“四早”“五快”要求,一体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
1.解决“三区”燃眉之急。疫情发生时间节点正好是童装生产旺季,“三区”内的企业和群众除了关心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更关注的是滞留的货物怎么发出去。为此,织里镇从实际出发,在至少3轮全员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的基础上,组建党员攻坚队逐户上门排摸急需发货清单,严格落实物料检测、集中消杀等防控措施,统一集中发货,帮助防范区内1500余户童装经营主体顺利发包,减免经济损失近亿元。
2.开通接驳“绿色通道”。受全国疫情影响,原材料的运输通畅与否成为童装生产经营的关键。本土疫情出现后,织里镇第一时间抽调10名骨干成立接驳专班,实行24小时不间断联系服务,设立童装企业发货“白名单”,针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行程码带“*”驾驶员,采取“双采双检”闭环管理,每天为近百家童装经营主体提供货运接驳“绿色通道”,有效保障原材料和产品有序进出。同时,童装办全体干部当好服务“店小二”,主动“上门”做好童装企业秋冬季订货集中时段指导服务,安排人员“上门”集中核酸检测、做好场地消杀等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企业生产销售有序开展。
3.发展童装“云上经济”。充分发挥跨境贸易和市场采购贸易“双试点”优势,依托世界500强象屿集团平台,通过搭建集货市场和海外仓建设等方式,积极鼓励织里童装“走出去”,多方位拓宽织里童装国内外销售渠道。2022年一季度完成线上批发业销售额29.8亿元、零售业销售额1.2亿元,分别逆势增长301%和37.4%。用好跨境电商试点“国字号”招牌,实现出口3.8亿元,同比增长105%。
(二)精准打好政策“组合拳”,全面推动纾困解难
织里镇紧盯当前童装产业发展困境,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准出台助企纾困、培大育强一揽子政策,切实发挥政策杠杆撬动作用。
1.让新织里人“留下来”。拿出“真金白银”,围绕新居民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关键小事”,出实招、办实事,以优质公共服务让新居民变新织里人。在吴兴区现有购房补助政策基础上,专门面向新居民制定织里镇购房优惠政策,达到相应条件一次性减免5万元以上,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留在织里、安家织里。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对已在织里购房的外地居民子女,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教学待遇。接通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实现长三角地区医保实时交易结算。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用于特定群体在织就医保障,试行发放“健康券”普惠新居民群体,2022年以来已有4万余人首次在织里进行了常住人口登记。
2.让规上企业“强起来”。针对81家童装规上企业,出台“童八条”等系列新政,发放全额贴息贷款5.5亿元,为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持。设立“童装产业发展基金”,对成长型较好的优质规上、拟上市童装企业进行500万元至2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对基金支持的生产型童装企业优先纳入银行融资白名单,提供金融贷款支持,优先安排对接海外出口市场需求份额,帮助拓展业务规模,加快推动规上企业做大做强。
3.让小微企业“活下去”。通过政府和各商协会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池,由商协会推荐提供20万元至30万元的信用贷款,对贷款形成不良的,给予银行30%的补偿,为小微童装企业新增贷款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持续深化“三服务”,班子成员带头,实行“千名干部联千企、争当金牌店小二”专项行动,选派专员下沉童装经营主体,确保各项政策直通直达、落实落地。积极发挥党组织统筹整合作用,童装商会党委联合13个商协会党支部成立复工复产党建联盟,组织150余名党员电商志愿者为发展困难的小微企业“一对一”开展电商业务、销售等指导,通过组织“如何提升童装质量规范”“怎样做好抖音宣传”等20余场线上培训活动,有效提升小微童装企业业务水平和网销能力。
(三)系统重塑产业“新体系”,谋篇布局再次腾飞
织里镇紧紧围绕后疫情时代下产业发展趋势,以“重寻‘扁担精神’、推进共同富裕”为总抓手,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切实加快提档升级,拓展竞争格局,释放产业动能。
1.凝聚稳进提质“大共识”。积极应对当前童装外发加工、交易市场疲软等现状,进一步深入挖掘“扁担精神”内涵,高规格召开“重寻‘扁担精神’、推进共同富裕”推进大会,全领域开展创业安居专项行动,大力弘扬劳动致富理念,凝聚全社会价值认同,全面掀起二次创业新热潮。重点针对新老居民就业问题,建立“发动、培训、就业、创业、比拼”闭环举措,有针对性开展电商、设计、直播、跨境贸易等培训,让一批“闲置”劳动力展现新价值。
2.画好产业布局“总蓝图”。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围绕产业布局思路、产业空间布局、产业配套建设等方面谋划制定五年发展目标,打造童装产业高质量提升五大板块,重点谋划产业平台、创新服务、文化旅游、重大改革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全方位布局产业规划,综合性打造产业体系。开展童装产业三年提标行动,创新实施规范整治提升、企业梯队培育、质量品牌赋能、多元人才集聚、展示交易提升、市场双向开拓等具体举措,全领域加快推进织里童装转型步伐。
3.激发数字改革“新动能”。强化童装产业数字赋能,积极推进童装产业大脑、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打破空间阻隔,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目前童装产业大脑已在“浙里办”成功上线,11家童装企业投入使用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开展品质提升行动,编制《童装企业质量品牌示范评价规范》等系列方案,从源头、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质量把控和品牌提升。着力推进童装“浙江制造”,阿龙衣族、南童魔等2家企业获得“浙江制造”认证,持续打造织里童装“金名片”,织里童装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经验启示
因直面疫情冲击,织里镇童装产业受到巨大影响,织里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两手抓、两战赢”决策部署,坚定坚决打出宣传引导、保供保畅、政策支持、产业布局、数字经济等复工复产“组合拳”,既从“关键小事”入手,又从难点堵点破题,有力保障了疫情冲击下童装企业健康发展,童装产业实现逆势增长。疫情常态化下,织里镇更加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强化辩证思维、系统研究谋划,主动求变、科学应变,更加注重以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为核心提增市场竞争力,以打造品牌经济和发展总部经济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链层次,以巩固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并举实现织里童装双循环,走出了童装产业二次腾飞之路。
思考题
1.后疫情时代下,织里童装产业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助推了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如何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如何推动童装产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