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县创新实施社区党员“五星工程”全力打造“星”时代城市社区样板 |
|||||
|
|||||
浙江在线-浙江组工网7月9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沈安东)近年来,随着安吉聚焦城市社区党员个体,突出社区党员“多元化、专业化”等特点,安吉也创新实施了城市社区党员“五星工程”,切实发挥各领域、各层面城市社区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全面打造“五星向党”的新时代城市社区。 实施“恒星”闪耀工程 发挥两委党员核心作用 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标杆模范作用,主动带头“闪耀”在“三个一线”,带动其他党员群众凝心聚力推动社区发展。 “闪”在服务一线。按照街道、乡镇党委每月确定的“红色服务行”活动主题,社区两委党员轮流作为“红色服务队长”组建服务团队,配套设置一系列服务套餐,主动分片区上门开展服务。如,昌硕街道九州商圈服务中心、孝丰镇城市社区党建综合体每周由社区两委人员轮流坐班,服务街区群众。“闪”在建设一线。社区两委党员大力投身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分片入户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发放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模拟调查问卷,进一步抓好创文明城市宣传,同时,及时主动的就创文重点、难点工作与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有针对性的进行逐项整治、逐项攻破。“闪”在作风一线。依托全县“坚定‘两山’路、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社区两委党员及辖区网格员“地毯式”入户走访,广泛听取民声,通过收集民情、建立台账、解决问题、及时回访、撰写报告“五步骤”,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持之以恒地锤炼过硬作风。截至目前,累计走访小区居民1.2万户,收集意见建议1千余条,帮扶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70余件 实施“新星”孵化工程 激活后备党员储备力量 搜索发现群众中思想进步、表现优秀的积极分子,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培养,为组织输送素质优良的合格党员。 师徒结对“带”。年初,街道、乡镇党委根据入党积极分子情况提出年度培养计划,为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选派1名政治素养高且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区党员结成师徒对子,与入党联系人共同对积极分子进行双重帮带,助推更好更快发展。提前参与“悟”。定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轮训班,开展党务知识、政策理论等方面学习培训,组织积极分子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支部主题党日,并在活动中给积极分子分配一定的任务,不断坚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双向培养“推”。与两新党组织开展党员共培工程,把工作在企业、居住在社区的一批后备党员纳入社区管理,在党员发展过程中主动向企业提供生活、日常表现,通过“双向培养”,实现党员与骨干互联互通,切实提升党员队伍质量。目前,全县共结师徒对子146对,通过“双向培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5人、培养业务骨干37人。 实施“银星”引领工程 展现老辈党员英姿风采 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政治、智慧和经验优势,带动广大党员积极进步,引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做好理论的引领者。通过主动“选”、广泛“招”、群众“议”等方式,挖掘出一批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有一技之长、甘于奉献的社区优秀老党员,组建宣讲团、实践团、志愿团,开展红色教育宣讲专场,为社区党员、群众上党课,传承红色精神。做好思想的引领者。组建社区“和事佬”协会,搭建社区“民情调解室”、“老娘舅工作室”等载体,建立“幸福星期三”工作机制,每周三由具有丰富基层调解工作经验的老党员进楼道访民众,化解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把思想宣传工作、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群众矛盾三者紧密有机结合,搭起党群连心桥。做好行动的引领者。创新建立一批“常青”老党员工作室,建立老党员联席会议制度,引导老党员义务参与社区治理,就社区发展、民生改善、环境改造等工作建言献策,为社区其他党员树立标杆。今年以来,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36条,采纳74条。 实施“彗星”发光工程 挖掘在职党员内在潜力 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专长和个人特长,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团队,适时参与社区建设,有效发挥在职党员资源优势。 要事广泛讲。针对在职党员有较早全面了解上级精神政策的优势,主动邀请在职机关党员到社区上专题党课,做到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率先向党员传达,重大时事率先向党员通报,让每个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难事主动议。针对群众反映涉及县级机关各部门不同领域的难事,定期召开“社情议事会”,利用自身部门优势,帮助解决难题,进一步拉近在职党员群众距离。实事加油干。以在职党员所在单位种类为组别,组建“功能型”党小组志愿服务队,积极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协助整治车辆乱停放、违章乱搭建等不文明现象,开展义务理发、健康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社区和谐建设。去年以来,全县已开展在职党员上党课125场,已解决各类群众难题350多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 实施“流星”着陆工程 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将流动党员及时纳入社区党小组管理,组织参与党的组织生活和其他党内活动,让流动党员在社区找到组织归属感。创新组织设置“安家”。针对部分个体工商户党员存在“两头”都管理、“两头”都不落实的情况,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接纳进城务工党员,为广大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流动商户中的党员建好“新家”。加强沟通交流“联心”。建立各级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流动党员制度,通过“每月一条短信、每季一个电话、每年一次座谈”“三个一”方式定期与流动党员保持沟通联系,动态了解所挂钩联系流动党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构建载体平台“解忧”。全县组织开展“困难党员救助、创业党员扶助、流动党员帮助”的“三助”活动,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司法、就业信息、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流动党员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4个,流动党员服务站20个,共为流动党员提供帮助370多件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