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组织工作质量要把握“四个度” |
|||||
|
|||||
浙江在线-浙江组工网7月23日讯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理念、思维、方式、机制、载体等方面,不断创新、优化、提升,使组织路线更好地服务政治路线。 紧扣主责主业,向“契合度”要质量。一要聚焦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梳理组织部门职责清单,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执行,收缩战线、集中精力、精准发力,“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树立底线思维,发挥“兜底”作用,做到不偏离、不越位、不缺位,变“包打天下”为“有的放矢”。让组工干部从泛职能化的工作中走出来,真正把主责主业落实到组织工作的“神经末梢”。二要聚神发展。要始终以“两山”发展理念为指引,树立精品意识,不盲目以工作量论英雄,最大限度地汇聚、整合、维护与开发资源,建立纵横协调、信息畅达、运转有序的组织管理机制,有效转化“限制因素”,着力让组织工作成为各级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保障。三要聚力共建。围绕组织工作的本职业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整合各条线、各部门的优势力量、优质资源,深度推进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共建共创共享的社会格局。 更新方式方法,向“创新度”要质量。一要推进标准化建设。按照“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全域覆盖”的思路,把标准化思维理念嵌入党建工作中,构建系统化的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化的党建工作程序、高效化的党建工作方法、精准化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让党员行有准则、动有依据、做有规范。二要推行精细化服务。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为指引,以基层需要为导向,树立精细化服务意识,聚焦干部、组织、人才等实际需求,建立“菜单式”服务清单,从“缺什么补什么”向“需什么给什么”转变,推进组织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理念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聚智引才,全力提升服务效能。三要推动信息化管理。“智慧党建”是大势所趋、要求所需,要突出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加强党建工作新途径,构建和完善集传统手段、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于一体的“智慧党建”,扩大组织工作的网络覆盖面,实现效率、效能、效益的有机统一。 优化制度机制,向“精准度”要质量。一要健全政策适用评价机制。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从高标准、严要求和可行性出发,对问题研机析理、对做法检验沉淀、对政策反复论证,着力探寻工作中的撬动性因素,使每个关键点上的“动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评价办法,不断提高政策制定的精准度、适用性、针对性。二要完善协同推进运行机制。组织部门要敏于“借势”,善于“借力”,健全完善衔接有效、协同推进的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好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职责,实现组织资源效能和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形成推动组织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三要精准考核督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助推器”的作用,创新分层分类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组织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过程监管、跟踪问效,量化考评指标,细化考评流程,切实提高考评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自身建设,向“专业度”要质量。一要遴选专业化组工干部。按照管干部的干部党性应更强、素质应更高的要求,立足干部、组织、人才等条线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需要,以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为标准,通过公开选任、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符合新时代组织工作要求的组工干部,为组织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二要提升专业化工作能力。突出传承创新,充分发扬“传帮带”的好传统好作风,将“导师帮带制”运用到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让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的“老组工”结对“新组工”,以“青蓝结对”促年轻组工干部成长成才。此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组工干部走出去,加强经济、法律、管理等领域的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拓宽工作视野,切实提高履职的能力水平。三要实施专业化考核管理。探索建立组工干部岗位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精准区分业务类别,用好测评结果,把奖惩提拔和评先树优紧密挂钩,以测评结果作为组工干部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比如,在提拔干部时,要组织开展统一的综合素质考核和能力水平测试,通过优胜劣汰,使优秀的组工干部得到重用,推动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浙江省安吉县委组织部部长 吕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