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党史在线

坚持终身读书的邓小平怎样读书

2015年04月28日 08:43:49 来源:秘书工作

  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特别爱读书。对书中真理的追求,使邓小平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理论修养的人,也成为一个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人。

  对书情有独钟

  原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曾经是邓小平“文革”期间下放劳动的地方。当年,邓小平一边劳动一边学习,除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外,还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和文学名著,藉以充实生活,陶冶情操。邓榕回忆:离开北京时,经过批准,他把藏书的大部分都带走了。在江西的日子里,书籍成了他最好的朋友。按监管规定,他平时不得随便外出,不得与外人接触。父母二人每天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在园中耕作。晚饭后,清扫完毕,听一会儿新闻广播,然后读书看报。父亲和母亲非常爱看书,特别是父亲,每日都读至深夜。在那几年中,他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读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很多书籍。对他们来说,能有这么多闲暇时间坐下来读书,确也是难得的机会。我们到江西探亲时,父亲常给我们讲一些历史典故,有时还出题考我们。

  从这个回忆看,“每日都读至深夜”,表明了邓小平的勤奋;“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读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很多书籍”,表明读书面之广;“常给我们讲一些历史典故”,表明读书之实效。当时,邓小平身边除监管人员外,没有其他工作人员,秘书不在身边,读书完全靠自己掌握。这是一种自觉、勤勉的学习,真正是如饥似渴。

  坚持终身读书

  邓小平坚持终身读书。刘英曾回忆,长征途中,邓小平从中央秘书长调任红一军团宣传部长,她曾整理邓小平留下的一个铁皮箱子,里边都是一些书籍和文件。抗战时期担任过邓小平秘书的刘复之回忆:“他好读书,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我几次在行军出发前整理文件挑子,箱子里总装几本书。有马列的书,也有小说。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书读报也是邓小平退休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职业政治家,他工作时每天要阅读大量的文电、资料,这也是他读书的重要内容。退休后邓小平非常重视从书报中寻求知识、了解社会。关于退休后他读书读报的情况,女儿邓林这样回忆:“到了晚年,爸爸爱看武侠小说。他说看武侠小说不用动脑子,轻松、消遣。办公室为他订了十几种报纸、杂志,他每一份都读得非常仔细、认真。报纸成为爸爸退休以后了解社会、与社会沟通的渠道。”

  读书效率高

  邓小平的记忆力好,读书很有效率。据曾在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担任卡特总统中文译员的黄子尚先生回忆,1979年邓小平在布莱尔国宾馆会见了美国新闻界代表,当时黄先生也在场。其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向邓小平提了一个问题,问的是什么黄先生已记不清了,但他却清楚地记得,当时邓小平微笑着回答说:“克朗凯特先生,昨天你似乎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今天的回答还是一样的。”黄先生没有想到,邓小平的记忆力会如此惊人。要知道,邓小平的访美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要回答很多记者的提问,但克朗凯特昨天提到的问题邓小平却记得清清楚楚。看得出来,邓小平对美国的情况也相当了解。在这次给卡特做翻译的过程中,黄先生多次发现,邓小平不时提到美国的钢产量等具体经济数字,连卡特总统都感到吃惊不已。女儿邓榕回忆说:“他的记忆力惊人。他的数学计算能力,心算、口算能力极强。经济数字几乎过目不忘,打桥牌也是,特别会算牌。”“他博览群书,通读《列宁全集》,熟读《资治通鉴》,爱读人物传记,但不在书上写一字一句批注。”邓朴方这样回忆说:“他看书从来不在上面写字,连个道都不画,熟记在心,融会贯通,一切都是在脑子里,这是一种精神的领悟。他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

  读书方法得当

  邓小平读书,从来不死记硬背,不读死书,而是特别着眼于运用,着眼于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着眼于用书本知识正确指导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他的一个鲜明特点。1993年1月3日,邓小平在浙江杭州时给孙辈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16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呆就是5年,那时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这封信,反映了他尊重实践、反对死读书的一贯思想。比如,对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邓小平向来反对只背本本,拘泥于马、恩具体论述的做法,非常重视联系实践的发展进行学习。1960年3月,邓小平批评那种要以毛泽东思想为纲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见,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在政治经济学上是有发展的,但是,讲初期的发展时期的资本主义,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资本论》;讲帝国主义,总还是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讲社会主义,列宁和斯大林都有,毛泽东同志也有重要的发展。所以,不能只讲以毛泽东思想为纲学习政治经济学,否则人家问你研究帝国主义以哪个著作为纲,你怎么答复?扯不清楚。当然,对于帝国主义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有发展,例如关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断。但是,《资本论》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经把关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解决了。”邓小平强调,对待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性的问题,不要庸俗化,庸俗化对我们不利。他批评一些人搞对毛泽东思想的庸俗化,看似抬高了毛泽东思想,实则贬低了毛泽东思想。




分享到:
0
一周新闻排行榜
人事任免
公告公示
党史在线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组织工作网

坚持终身读书的邓小平怎样读书

2015年04月28日 08:43:49 来源:秘书工作

  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特别爱读书。对书中真理的追求,使邓小平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理论修养的人,也成为一个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人。

  对书情有独钟

  原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曾经是邓小平“文革”期间下放劳动的地方。当年,邓小平一边劳动一边学习,除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外,还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和文学名著,藉以充实生活,陶冶情操。邓榕回忆:离开北京时,经过批准,他把藏书的大部分都带走了。在江西的日子里,书籍成了他最好的朋友。按监管规定,他平时不得随便外出,不得与外人接触。父母二人每天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在园中耕作。晚饭后,清扫完毕,听一会儿新闻广播,然后读书看报。父亲和母亲非常爱看书,特别是父亲,每日都读至深夜。在那几年中,他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读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很多书籍。对他们来说,能有这么多闲暇时间坐下来读书,确也是难得的机会。我们到江西探亲时,父亲常给我们讲一些历史典故,有时还出题考我们。

  从这个回忆看,“每日都读至深夜”,表明了邓小平的勤奋;“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读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很多书籍”,表明读书面之广;“常给我们讲一些历史典故”,表明读书之实效。当时,邓小平身边除监管人员外,没有其他工作人员,秘书不在身边,读书完全靠自己掌握。这是一种自觉、勤勉的学习,真正是如饥似渴。

  坚持终身读书

  邓小平坚持终身读书。刘英曾回忆,长征途中,邓小平从中央秘书长调任红一军团宣传部长,她曾整理邓小平留下的一个铁皮箱子,里边都是一些书籍和文件。抗战时期担任过邓小平秘书的刘复之回忆:“他好读书,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我几次在行军出发前整理文件挑子,箱子里总装几本书。有马列的书,也有小说。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书读报也是邓小平退休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职业政治家,他工作时每天要阅读大量的文电、资料,这也是他读书的重要内容。退休后邓小平非常重视从书报中寻求知识、了解社会。关于退休后他读书读报的情况,女儿邓林这样回忆:“到了晚年,爸爸爱看武侠小说。他说看武侠小说不用动脑子,轻松、消遣。办公室为他订了十几种报纸、杂志,他每一份都读得非常仔细、认真。报纸成为爸爸退休以后了解社会、与社会沟通的渠道。”

  读书效率高

  邓小平的记忆力好,读书很有效率。据曾在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担任卡特总统中文译员的黄子尚先生回忆,1979年邓小平在布莱尔国宾馆会见了美国新闻界代表,当时黄先生也在场。其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向邓小平提了一个问题,问的是什么黄先生已记不清了,但他却清楚地记得,当时邓小平微笑着回答说:“克朗凯特先生,昨天你似乎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今天的回答还是一样的。”黄先生没有想到,邓小平的记忆力会如此惊人。要知道,邓小平的访美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要回答很多记者的提问,但克朗凯特昨天提到的问题邓小平却记得清清楚楚。看得出来,邓小平对美国的情况也相当了解。在这次给卡特做翻译的过程中,黄先生多次发现,邓小平不时提到美国的钢产量等具体经济数字,连卡特总统都感到吃惊不已。女儿邓榕回忆说:“他的记忆力惊人。他的数学计算能力,心算、口算能力极强。经济数字几乎过目不忘,打桥牌也是,特别会算牌。”“他博览群书,通读《列宁全集》,熟读《资治通鉴》,爱读人物传记,但不在书上写一字一句批注。”邓朴方这样回忆说:“他看书从来不在上面写字,连个道都不画,熟记在心,融会贯通,一切都是在脑子里,这是一种精神的领悟。他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

  读书方法得当

  邓小平读书,从来不死记硬背,不读死书,而是特别着眼于运用,着眼于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着眼于用书本知识正确指导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他的一个鲜明特点。1993年1月3日,邓小平在浙江杭州时给孙辈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16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呆就是5年,那时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这封信,反映了他尊重实践、反对死读书的一贯思想。比如,对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邓小平向来反对只背本本,拘泥于马、恩具体论述的做法,非常重视联系实践的发展进行学习。1960年3月,邓小平批评那种要以毛泽东思想为纲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见,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在政治经济学上是有发展的,但是,讲初期的发展时期的资本主义,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资本论》;讲帝国主义,总还是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讲社会主义,列宁和斯大林都有,毛泽东同志也有重要的发展。所以,不能只讲以毛泽东思想为纲学习政治经济学,否则人家问你研究帝国主义以哪个著作为纲,你怎么答复?扯不清楚。当然,对于帝国主义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有发展,例如关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断。但是,《资本论》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经把关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解决了。”邓小平强调,对待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性的问题,不要庸俗化,庸俗化对我们不利。他批评一些人搞对毛泽东思想的庸俗化,看似抬高了毛泽东思想,实则贬低了毛泽东思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