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每个干部要读2亿字的书” |
|||||
|
|||||
![]() 胡耀邦在家中读书。 1977年3月,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党校副校长,主持工作。1977年6月17日,胡耀邦接见辽宁省委党校的同志,谈到领导干部的读书和党校办学,他指出,马列的书不读一些,根子不深。对理论问题似是而非,要受骗上当。读书方法可以领读,也可以自学,但要讨论,不要打棍子,打棍子就不讲话了。学风转变要几年。党的建设要好好抓。党校工作人员本身就要有一个好的学风、党风、文风,党校要成为发扬优良传统的模范。学员回去还是官僚主义,怎么行?不要把党校代替干校,也不要干校代替党校。干校主要是劳动,党校主要是读书。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陈维仁曾担任胡耀邦同志的秘书。他回忆说,胡耀邦同志在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时,虽然自己是胡耀邦的文字秘书,但很多讲话稿胡耀邦同志都亲自写。胡耀邦同志胸怀坦荡,敢讲真话、讲实话,反对空话、套话。除了做好各项工作外,胡耀邦同志始终坚持读书。耀邦同志不但读书多,而且阅读速度非常快。作为秘书的陈维仁发现,胡耀邦的办公桌上除了文件和办公用品之外,总是要放一本书。他发现胡耀邦放在办公室的一套《列宁全集》,重要的地方都作了标记。 胡耀邦提倡“每个干部要读2亿字的书”。有一次,陈维仁问起这个话题,他对陈维仁说:“每天坚持读几个钟头,几万字不多嘛。这样日积月累,2亿字不算多吧。” 在团中央工作期间,胡耀邦曾经给团中央的干部提出要求:“要读马恩列斯的全集,要读四书五经,要读完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要读完《二十四史》。”他认为“这些书一共有5000万字,即使一个人一天能读1万字,要读完这些书至少也要14年。”“20多岁的干部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到了40岁左右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了”。 胡耀邦的学习和读书精神深受毛泽东的影响,同时他也备受毛泽东的推崇和赞赏。1937年3月,胡耀邦被选送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胡耀邦如饥似渴地学习了马列著作,奠定了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被毛泽东亲自提名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 胡耀邦曾经对为晚年毛泽东做图书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徐中远说:“在延安的时候,我到主席住地去过几次,每次去看到主席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文章。他老人家习惯夜晚办公看书,常常看书看到天明。”胡耀邦给徐中远讲了一个他亲眼所见的毛泽东读书的小故事。那是在延安时期,一天早晨,胡耀邦晨练回来路过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到毛主席正坐在窑洞门前看书,就问:“主席,您今天早上起得这么早啊!”毛主席笑了笑说:“我还没睡呢!”讲完这个故事,胡耀邦深情地感叹:“毛主席啊,毛主席,谁也没有你老人家看书看得多啊!”这时徐中远就说:“耀邦同志,听说您也读了很多的书啊!”胡耀邦说:“我不能与他老人家比,我读的书最多是他老人家的五分之一,最多是三分之一。” 据胡耀邦的女儿满妹(李恒)回忆,当时,胡耀邦书房的书架几乎高达房顶,两面墙摆满之后,中间再加一排同样的书架,这样书架之间仅能供一个人通过。这些书籍,既有马列书籍,也有名人传记,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史哲地、数理生化等等应有尽有。胡耀邦一生当中到底读了多少书,没有详细的计算。据他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掌握的情况来看,他至少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遍,《列宁全集》《鲁迅全集》数遍,《毛泽东选集》4卷读过15遍。在他最后两年多的岁月里,又通读了一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并写下了24本读书笔记。胡耀邦不仅读马列的书,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大量掌握,对于一些古文名篇如《报任安书》《出师表》等都能背诵如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