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信念: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
|||||
|
|||||
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人物,被人民世代传颂。他们来自人民,是人民的儿子,为人民作出了超凡的贡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刘少奇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伟人。 在20世纪“大跃进”时期的人民公社运动中,全国办起了公共食堂,好像从社会主义一步跨进了共产主义。但是,有人反映各地情况不一,有不少基层群众缺吃少穿,生活艰难。然而,地方上的汇报都是一派形势大好,而且还有丰收的喜讯。情况究竟怎么样?国家领导人对此表示担忧,一再强调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当时,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以身作则,带领工作组,深入湖南农村基层蹲点调查,走到哪儿,一个背包带到哪儿。破破烂烂的养猪场,四面透风的大队部,生活设施全无的电话会议室,他摊开背包就可以住下来。他在湖南工作和生活44天,排除重重困难,深入群众,终于获得了第一手的材料,并及时汇报给党中央,从而更好地指导基层干部群众,积极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健康发展拨正了航向。他在调查中,表现出不搞形式主义、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的扎实工作作风。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刘少奇同志回到湖南农村调查50周年。传记作家周迅满怀对刘少奇同志的敬仰,对历史的责任感,沿着刘少奇同志当年深入湖南农村基层调查研究的足迹,访问群众,查阅史料,终于写出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刘少奇在湖南调查的四十四天》一书。书中充分利用史料和当事人的访谈实录,还历史以真实,把刘少奇同志时刻不忘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怀,以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刘少奇同志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永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铭记。今天,在我们深化改革、完善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学习和发扬刘少奇同志当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将对我们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