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黄村坞村支书黄志奇:连任六届村书记的"三把火" |
|||||
|
|||||
#!diantou!#2009年11月,兰溪市水亭畲族乡黄村坞村党支部书记黄志奇向来村里蹲点的时任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国成诉说了村里穷困的现状。今年9月12日,当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国成再次到该村时,黄志奇高兴地说:“吴书记,我要向你报喜啦!通过旧村改造、土地复垦和项目包装,几年下来,村里大变样了。” 从诉苦到报喜,折射出黄村坞村这些年的发展轨迹。昨天,说起村里的变化,已连任6届村党支部书记的黄志奇向记者娓娓道来。 黄村坞村是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家乡,全村现有党员32名。该村有“三个六”:600多人口,600亩山地,600亩农田。 黄志奇,1988年入党,当过小学教师、有机化工原料厂的管理人员。1998年,他参选村党支部书记并高票当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既然当了村里的“一把手”,就该为村里做事情。在一次走访中,黄志奇得知村民盼望村里做好两件事:修建黄庭坚祠堂、建一座农田排灌机埠。可那时,村里穷得叮当响。 “没钱也要干。”黄志奇首先自己拿出部分钱,并挨家挨户筹资,一次一次跑部门,向上争取资金。最后,通过全村努力,用了一年时间,投资8万元左右的黄氏宗祠“钟瑞堂”修建完工。紧接着,农田排灌机埠也建成了。这两件事,可把村里人乐坏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以说,这是黄志奇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 “第二把火”呢?黄志奇认为,必须改善村容村貌。首先是道路硬化。2004年,黄志奇多方筹措资金,新铺了6米多宽、1000多米的水泥路,结束了村内道路“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历史。同时,通过村庄整治,向上争取资金,实现了村庄亮化、绿化、洁化。 要说这“第三把火”,烧得算是最旺的了。用黄志奇的话说,那是村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话,得从2009年11月说起。 根据兰溪市委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黄村坞村为时任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国成的蹲点联系村。当时,吴国成带队到村里蹲点调研,了解村里的现状后,就村里反映的有关旧村改造、电路改造、饮用水工程、污水处理等问题进行现场办公。 “既要解决好当前的困难,更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考虑和谋划今后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做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深的实事好事。你们可以突出做好项目包装这篇文章,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直到现在,黄志奇还是对吴国成说的这番话记忆犹新。 黄志奇说,村里虽然没钱,但他绝不叫苦,一定踏踏实实干事,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村庄环境上下工夫,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为此,村里抓住“两违”整治的机遇,拆除连片的空心村,进行土地平整和新农村建设。同时,结合旧村改造,做好土地文章,复垦土地30多亩,并着眼项目包装,村里发展从此踏上了快车道。 据了解,自黄志奇1998年底走马上任起到2009年,村里一直都是负债干事,就连村“两委”的工资也未曾发过。2009年以后,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201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08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6000多元。对此,黄志奇认为,这是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的结果。 今年,作为试点乡镇,水亭畲族乡先期进行村级组织换届。如今,村党组织换届已顺利完成,黄志奇再次当选。谈及村里的发展规划时,黄志奇信心十足:准备建造一座文化大楼,内设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积极弘扬黄庭坚文化,大力改善张麻车自然村的村容村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