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 |
|||||
|
|||||
1961年周恩来在河北磁县和农民亲切交谈。 #!diantou!#周恩来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和人格风范之高尚是举世公认的,他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是真挚深厚的。他以一生的光辉实践,为全党树立了走群众路线最堪效法的典范。 “要相信群众力量” 1962年,周恩来在齐齐哈尔第一重机厂检查工作时看到地上放着一个刚加工完的大部件,便问负责加工的工人师傅这是什么部件,但工人只回答了部件的代号,具体干什么用的,没有说。周恩来一再追问,可这位工人回答:“我确实不知道”。周恩来又回过头来问有关负责人,才知道由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厂里没有明确告诉工人们有关部件的作用和性能等情况。周恩来立即对有关负责人说:“我们要相信群众,要让工人知道他们干的活是什么。要不然,怎么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呢?” 周恩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按规定外出有严格的安全保卫制度,出动时,前驱车、后卫车都要到位。他对此很反感,多次反对,甚至严厉警告不许前呼后拥跟随他。他认为这是浪费,并强调说:“我不要这一套。”当警卫说是为了安全和规定时,他说:“像这样还怎么接近群众?吓也吓跑了,你们这样前呼后拥是什么影响?连自己的人民群众都信不过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因此,周恩来经常会突然行动,不让警卫车跟随,只有卫士、司机他们三人。 向群众拜师 周恩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群众比我强,群众智慧多,办法多”,他“拜师”的事,随处可拾。1958年7月,周恩来到上海钢铁一厂视察,正赶上炼钢炉出钢,他随手拿起铁锹,与工人们一起出钢。他谦虚地问炼钢工人:“我劳动还像吗?看到不对,你就批评,我好改正。”在炉前劳动了几个小时后,周恩来看见厂房上空来来往往的行车,便爬上操作台跟驾驶员徐师傅说:“徐师傅,我要拜你为师,学习开行车。”在徐师傅的指点下,周恩来直到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驾驶技术,才走下行车,与这位新结识的“师傅”告别。 周恩来还勇于承认错误,向群众道歉。1957年,周恩来在杭州接待外宾时,在一道“双味脆梅”的菜里面,吃出了沙子,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做菜的厨师姜师傅的责任,姜师傅也主动承担了责任。事后调查是一个金属镶牙的碎片,当调查情况报到周恩来那里时,他马上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牙齿,发现自己的一颗镶牙缺了一块。周恩来马上让人发电报慰问姜师傅,并向他表示歉意。 坚决反对特殊化 周恩来一生都坚决反对特殊化。他去理发、照相、买饭时,依次排队。他乘汽车与农民相遇时先让农民走。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曾到东北地区视察。所到之处,他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和群众一起渡过困难。在辽宁,他指定邓颖超管理伙食,严格按照每餐一菜一汤的标准,不吃鱼、不吃肉。有一个多月,早餐只吃点稀粥和咸菜。 他还绝对不许自己的亲属有丝毫特殊。周恩来有个胞弟周同宇,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在工业部门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后来因病不能坚持正常上班,被有关部门安排到内务部任参事。周恩来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说:“同宇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就应该按有关规定办理因病退休手续,如果他因此在生活上发生困难,我个人给予补贴。”后来,周同宇提前办理了病退手续,周恩来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钱补贴他。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 1959年1月,周恩来到广东省从化县温泉大队视察工作。从化的温泉,全国闻名,是各级领导人的疗养地。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温泉都给干部疗养院占了,当地的普通百姓却难以享受到温泉洗浴。细心的周恩来发现了这个问题,问陪同的当地负责人:“普通群众有没有洗澡的地方?能不能洗上温泉啊?”当地的大队干部吞吞吐吐地说:“社员们一般就在池塘边洗,有的打水回家洗,洗温泉还有一定困难。”当周恩来得知因为经费困难,还没给当地群众修建浴池时,他很生气,批评说:“修干部疗养院有钱,给当地群众建浴池就经费有困难?都知道洗温泉好,能治病,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却洗不上温泉,你们说,群众会怎么想?你们在温泉修建这么好的房子给我们住,我们随时都可以享受温泉,温泉地区的老百姓却洗不上温泉,我和小超都感到不安。”在他的倡议下,此后不久,广东省有关部门拨款给温泉地区的群众修建了浴室。1962年,周恩来又到从化开会时,仍记挂着普通群众建温泉浴室的事,当得知温泉浴室已经建成时,他满意地笑了。 解放后,根据需要,要在北京建设“十大建筑”,当时人力、物力都十分紧张。在兴建天安门前建筑工程时,有一千多户居民要搬迁。周恩来几次指示要关心拆迁户的居住问题。有关部门根据他的指示,专门拨了3000万元为拆迁户修建住宅。人民大会堂建成后,他又指示邀请原来住在天安门地区的拆迁户参观人民大会堂,并请他们在人民大会堂看一场电影。 (摘自《新湘评论》2013年第15期武茂昌/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