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温州市而言,加强“一把手”等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监督,既是客观现实需要,也有典型意义。近年来,温州市着眼“一把手”履职生涯中的关键节点、监督难点和薄弱环节,坚持全周期、全闭环,小切口、系统性梳理“一把手”监督中的具体事项,通过针对性提醒、精细化监督、闭环式管控,持续提升“一把手”监督管理质效。
具象精准 把好政治关
在温州,一场覆盖全市140个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的“政治大体检”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一次次信息研判、实地走访、个别谈话、听取评价中,深入考察识别各单位“一把手”政治表现,对其抓班子带队伍、谋思路抓落实等能力进行专题评估,形成班子主要负责人表现情况专题篇章,并按照“表现好”“表现一般”予以定档分类。“体检”结果纳入政治素质档案,并及时反馈督促整改。
为教育引导“一把手”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温州深入开展“持正确政绩观、建为民新业绩”行动,对照不同岗位“一把手”履职特点,分领域梳理政绩观正负面履职情形50条,明确县(市、区)不得“招商引资作秀作假”、市直单位不得“以属地管理为由向基层转嫁责任”、市属国企不得“脱离主责主业盲目铺摊子”、乡镇(街道)不得“汇报工作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等。并同步制定干部任前考察听取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政绩观评价意见操作规程,强化全面辩证分析评价,确保将政绩观不正的干部挡在门外。
清单管理 把好履职关
当瑞安市湖岭镇新任党委书记孔万钦接过瑞安市委组织部送达的就任提醒工作清单后,他郑重地说:“这份清单内容详实、针对性强,一定能帮助我尽快进入起步就争先的工作状态。”
温州聚焦“一把手”就任环节,坚持“扶上马”又“送一程”。针对新任“一把手”任前谈话系统性不够、送任讲话针对性不强、上任起步状态不佳等问题,实施“任前谈话立规矩明责任、送任讲话亮短板严要求、就任发言表决心勇担当、工作交接抓要事促整改、回访评估强监督重落实”等“四环节一评估”工作机制,帮助“一把手”尽快跑步入轨。
在任中环节,组织部门系统归集与“一把手”关联度较强的挂牌督办、监督建议、立项督办、函询等相关监督整改任务,通过一表通览的形式,为相关“一把手”每人定制一张整改任务清单,紧盯整改时限,推行销号管理,同步开展年底清账评估,确保监督事项管理更具实效、责任更明确。
从反向倒逼着手,探索“一把手”履职负面清单。如瓯海区将“负面清单+末位管理”作为关键抓手,分“红黄蓝”三个级别细化定制“一把手”任职过程中的负面清单,一旦触发,即时研判,限期整改。
为破解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内容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温州还以离任经济事项交接为主体,围绕政治建设、选人用人、单位发展、经济责任、综治维稳等交接内容,结合实际建立“一把手”离任交接清单,并做到“清单交、全单接、对单访”闭环管理。
管在经常 把好日常关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温州持续加强对“一把手”的日常监督,督促引导“一把手”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专门制定出台党员干部立规守纪检视践行“十条清单”,明确“严禁通过特定关系人打招呼、寻门路,谋求个人职务升迁调动或违规干预和插手案件查处、工程招投标等活动”“严禁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等10条规定,要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执行,切实履行好主责主业,加强对本地本单位干部的管理约束,及时了解掌握干部日常言行。
将政商关系分析研判纳入干部选任全过程,每批次人事议题涉及“一把手”调整时对政商关系予以专题研判,既突出对干部近亲属经商办企业数量、规模等情形的定量分析,又重点对其近亲属经商办企业是否存在利益冲突提出定性研判意见。比如,市委组织部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一名市农业系统下属事业单位“一把手”的配偶,在温州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担任法人代表,经分析研判和谈话提醒后,该干部主动提出申请,在市级制度性交流中平职交流至另一系统的下属事业单位。截至目前,市一级已开展领导干部政商关系分析研判755人次,任职谈话时予以重点提醒25人。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