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网评

基层工作要善用“群众语言”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宋俊 发布时间:2023-09-11 12:05:09
分享到:

当前,少数年轻干部处理基层工作时不接地气,方言土语不会说,沟通交流打折扣,以至于讲了半天群众根本搞不明白意图。本质上,这是不会讲“群众语言”所致。

“群众语言”是指站在群众立场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愿意听、能听懂又能接受的话语,“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简洁有力,群众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讲好了,可以有效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讲不好,沟通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鸡同鸭讲”局面。作为基层干部,必须要学会善用“群众语言”。

三思后行,拒绝“急躁话”。处理基层事务,难免产生急躁情绪,如何化解情绪难题是基层工作的第一步。主动切换群众视角,将百姓当亲戚、当邻里,把百姓事当自家事,多喊几声“大伯”、多交几个朋友,多掏几回心窝;摆正自己身份,拒做贵宾当看客,在田间地头与百姓打成一片,从给百姓当帮手中敲开百姓心门;严谨对待工作,避免一板一眼和群众讲理论、说方针,事前做好充足准备,多在心中打几个问号,我有没有说清楚?我能不能讲明白?百姓能不能听得懂?反复推敲打磨,不急躁不冒进。

坦然自若,善讲“大白话”。说好群众语言绝非一日之功,在基层和群众打过一段时间交道便会发现,拐弯抹角说囫囵话群众不会认可、照本宣科当复读机群众必然反感。巧用语言、讲“大白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主动放下架子,走村入户接点“地气”,深入田间沾点“土味”,在走访调研中熟悉村情民意,多攒点“原汁原味”的语言储备,多讲大白话,褪去“文件腔”。及时消化政策,将严谨书面文件转换为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面对群众时,不妨话几句家长里短、道两声土话乡音、夹几句俏皮俚语。说好群众语言,让“大白话”真正成为增进了解的“敲门砖”、联系情感的“好纽带”。

换位思考,勤用“贴心话”。基层工作复杂多样,倘若只想简单运用“万能钥匙”,既不可行,也不可取,必须懂得换位思考,学会“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说贴心话、当知心人、做暖心事。一段时间以来,为让村社老人感受到关爱,基层工作人员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定期与独居老人谈心,并打印个人联系方式,以卡片的形式送到老人手中,以便第一时间回应老人诉求。这种贴心服务畅通了干群的联系渠道,有助于了解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干部在推己及人中“精准把脉”,为基层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民意如流水,宜疏不宜堵。只有多用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把大道理口语化,把文件内容通俗化,才能让群众一听就懂,真正实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

作者:宋俊 编辑:袁森 责编:蔡灵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