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干部工作

破茧成蝶,小苔藓成就大产业——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全力打造智慧“苔藓小镇”

文章来源:浙江组织工作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05 08:46:39
分享到:

摘要 毛垟乡是浙西南革命时期老区乡,距离县城60公里。四面环山,耕地面积0.6万亩,林地面积6.98万亩,山多地少,可利用的土地较分散,是典型的偏远山区。为更好地解决“怎么发展、发展什么”的难题,毛垟乡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引下,大打生态牌,创新引进丽水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各村抱团成立“强村公司”,大力发展生态苔藓产业,建成苔藓工厂化培育基地、苔藓种植基地,形成集苔藓育苗、种植、文创产品制作销售、民宿、绿化工程建设为一体的苔藓产业链。在疫情持续冲击下,受区域同质化竞争、运输成本上升的影响,毛垟乡转危为机,建设全国最大的智能化苔藓育苗总部基地,并积极探索苔鱼共生、苔稻共生、土地开发项目边坡种植,林下种植等新模式实现苔藓扩种、提升产出效能,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村集体收入实现从零到超百万元的突破,并荣获全市“产业兴旺”突出贡献集体等,以创新改革之力,跑出了偏远乡镇跨越赶超的加速度。

关键词 生态产业 数字化改革 共同富裕


一、背景情况

毛垟是浙西南革命时期老区乡,地处两省三县交界,省级最美河湖带溪河穿境而过,森林覆盖率86.79%,曾是浙闽边界重要的经济商贸中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90%的村民外出务工经商,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成了典型的“空心乡”,在家群众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劳动力严重缺乏,再加上地域偏远、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极其困难。与此同时,在没有产业支撑的情况下,乡内群众缺乏就业平台,纷纷外出打工、经商,“空心化”日益严重,陷入恶性循环。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的政策方针大背景下,毛垟乡因地制宜发展苔藓产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苔藓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受疫情影响遇到了较大瓶颈。在疫情冲击下,苔藓种苗等生产资料的购置渠道受到了一定制约,较大程度地影响了苔藓产量。人员流动受阻,“双招双引”工作难以开展,人才及资金流进驻缺失。大环境下的经济不景气进一步导致产品销售难等问题随之而来,直接影响了苔藓产业良性发展和壮大。与此同时,疫情增加了群众就业难度,返乡群众逐渐增多,解决在家群众就业问题也在此时显得尤为突出。偏远山区乡如何破难突围,成了摆在当地乡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主要做法

1.山城突围解困局,党建联盟,产业破题起势

“我们这种偏远乡镇,四周都是山,要地没地,要人没人,要发展产业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最初毛垟的村干部对自身的认识。

怎样才能在缺地少人的情况下将产业做起来,一直是围绕毛垟乡历届党委政府的头等难题。鉴于毛垟乡自身的气候特点以及苔藓种植对劳动力需求低,收益高的特点,毛垟乡经多方联系、研究、探讨、决策、试验,将目光放在全国唯一的苔藓专业化培育企业——丽水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在2019年引进该企业并与其开展合作。

苔藓产业发展之初,就遇到了资金问题,当时各村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靠每个村单打独斗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为此,乡党委政府召集四个行政村书记开展大讨论,从思想破冰,决定由全乡四个行政村抱团发展,集中入股成立“强村公司”,由“强村公司”负责苔藓产业发展的具体运作。同时成立产业发展党建联盟,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将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进行“整合打包”,壮大产业发展后备力量。从刚开始的5亩、10亩,到现在的300亩,苔藓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同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还相应推出了苔藓文创产品、苔藓绿化工程、苔藓研学等衍生产品。短短几年,就形成集苔藓育苗、种植、文创产品制作销售、民宿、绿化工程建设为一体的苔藓产业链。苔藓产品走进县城、进入市区、融入长三角。如今,单单苔藓产业就让村集体收入实现零到超百万元的突破。毛垟乡苔藓产业发展案例,被纳入《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浙江样本》。毛垟乡也被当地市委、市政府评为“产业兴旺”突出贡献集体,被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全市村集体增收示范乡镇。

现在毛垟乡父老乡亲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不是草,苔藓是个宝。”

2.“双招双引”添动力,以干得助,产业做大做强

“我是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的乡村振兴顾问,我能用我专业修养为山区发展和乡村振兴出一份力,颇感自豪。”在“当红生态”大型访谈节目中,中国苔藓学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张力博士这样说道。

张力博士是毛垟乡在苔藓产业方面引进的第一位重量级的人才学者、乡村振兴顾问。在苔藓产业发展过程中,毛垟乡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一些“小成效”,还将目光投向更长期的产业发展规划,面对苔藓产业发展专利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品销售、市场建立等方面的短板,毛垟乡充分认识到了科研力量和人才支撑的重要性,决定通过“双招双引”为苔藓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穿上西装、系上领带,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深圳,第一次跟着乡里去‘双招双引’,心里很激动也很忐忑,不知道对方会不会跟我们这种小乡村合作。”2021年3月,毛垟村支部书记毛军武跟着乡里的‘双招双引’小分队,踏上了“招商之旅”。

在严峻而又激烈的大环境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招商小分队,最终以真诚的行动感动了张力博士,他不但答应自己做毛垟乡的乡村振兴顾问,还带着他的一批苔藓学术专家及技术团队13人,为苔藓产业发展及苔藓小镇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毛垟团队不但真诚而且大胆,随后,“中国企业500强”传化集团、“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万事利集团等也与毛垟乡落地合作,为毛垟乡拓宽了市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数字化改革化危机,智慧育苗,产业提质增效

毛垟乡发展苔藓产业以来,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周边县市区乡镇纷纷开始效仿,发展苔藓产业。随着周边乡镇同质化竞争加剧,加上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持续增大,运输成本不断攀升,毛垟乡地理位置偏远的劣势逐渐显现,遇到了产业发展的危机。

“作为偏远小乡镇,交通和土地狠狠地制约了我们苔藓产业的发展,要把我们的劣势变为优势,那就是要抓住核心技术,既然种不过他们,那就换个思路,让大家都为我们种。”经过审慎地思考,毛垟乡党委书记雷晓华坚定地作出要建设浙闽最大的苔藓智能化育苗总部基地的决定。

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新的突破点和增长极,实现苔藓产业提质增效,是摆在毛垟面前的又一道难题。与其合作的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唯一的苔藓专业化繁育企业,他的核心技术就是育苗。毛垟乡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多次上门商谈、对接,真心实意打动企业,成功让苔藓育苗总部基地落地毛垟乡,让“苔藓小镇”搭上数字化的快车道。基地参照学习国外育苗先进技术,对整个育苗种植环节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量进行智能化精准管控,并采用首个溪水空气交换技术降低能耗。就地生产种苗,将加快推进毛垟乡创新推出的苔鱼共生、苔稻共生、土地开发项目边坡种植、林下种植等种苗供应,还可以以无偿提供种苗的模式,鼓励低收入农户和小农户参与共同致富。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基地建成后,不但能满足乡域苔藓产业发展,也将面向各大市场销售。该育苗基地项目是毛垟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成果,为全县最大的数字化农业项目,得到了省农业厅数字化处的认可。

4.技能学堂促共富,群众参与,产业兴村富民

“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天天有钱赚,能管老人能带娃,共产党真好!”这是毛垟乡村民周秋萍在苔藓文化园干活时与村民闲聊时的话语。

村集体增收目标已初步实现,但如何让每一个留守村民的“口袋”都鼓起来,毛垟乡乡村两级干部更是铆足了劲。他们与丽水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富合伙人”协议,为本乡农户无偿提供苔藓种苗,并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培训,种植完成后按市场价回收销售,鼓励农户参与种植,解决在家农户依靠传统农业受季节限制、对天气依赖性强、收入低等问题。同时带动苔藓民宿、苔藓文创产品、苔藓绿化工程建设等产业链发展,通过开设“强技共富学堂”,为村民提供苔藓产业技能培训,打造妇女文创产品来料加工队、老年苔藓种植队、青年绿化工程施工队,带动200余户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年增加农户收入2.3万元。目前,毛垟乡苔藓种植技术正在申报“浙江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开发项目”,申报成功后将面向全省提供最权威的苔藓种植技术和苔藓文创产品制作技术培训,带动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三、经验启示

从毛垟乡发展的案例可以看出,产业是发展之根本。发展产业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要从自身特色、基础实力等方面条件出发,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

2.要善于整合。善于将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要素整合利用,抱团发展,解决山区资源小而散的问题。

3.要敢于创新。要敢于打破规律,敢想敢干、大胆创新,与时代同步,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新型农业,跳出本地的自然束缚,用全新的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

4.要勇于借力。通过与企业、人才的合作,通过引进人才、资金流等外部力量,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要富民利民。发展产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共富,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思考题

1.偏远乡镇在资源严重短缺、“空心化”严重的背景下,如何精准实现破题突围、跨越式发展?

2.如何扩大红利,带动偏远乡镇留守群众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