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干部工作

紧盯项目要素“全集成” 实现产业投资“三连涨”——疫情下扩大有效投资的钱塘实践

文章来源:浙江组织工作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11 17:01:38
分享到:

摘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的流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倒逼了许多地区加快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新一轮疫情多发和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前所有未的严峻挑战。作为一个产业大区和开放前沿,杭州市钱塘区的感受更为强烈。一方面企业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降,对未来的预期产生迷茫;另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企业产能无法充分释放。为进一步稳住经济大盘,钱塘区紧盯服务集成、流程集成、配套集成,千方百计让企业发展信心足起来、让落地时间短起来、让项目建设快起来,形成了疫情背景下高效有序、环节紧凑、响应快速的项目推进模式,推动了有效投资的逆势增长,截至2022年4月底,钱塘区产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达56亿元、48.5亿元,同比增长23%、61.3%,实现了自2月以来的“三连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在杭州市“开门红、开门稳”大赛马中位列第一。2021年以来,钱塘区在全省六大新区考评中名列第一,获得了经开区全国第九、高新区全省第三的历史最好成绩,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荣获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关键词  流程再造 系统集成 产业项目 制造业投资


一、背景情况

钱塘区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产业大平台和发展增长极,五大主导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市场主体总数超10万户,从业人员超30万人。制造业是基础产业,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为此钱塘一直将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产业投资放在突出位置。但在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下,钱塘区也深切感受到企业“不敢投”的复杂情绪和项目“推得慢”的现实问题,为此钱塘区从政策、改革和服务等多维度想实招,全力推动全年300亿元的产业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紧盯服务集成,千方百计让发展信心足起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信心是最关键的非制度性因素。2022年年初,钱塘区发布了高能级产业新政50条,启动“凤凰、头雁、雨燕、雏鹰、俊鸟”五大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投入不少于百亿元的扶持资金。其中,针对已上市的“凤凰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针对“头雁企业”,给予上年度区贡献5%和当年度新增区贡献60%的奖励;针对“雨燕企业”,给予当年度新增区贡献70%的奖励;针对“雏鹰企业”,给予每年最高50万元的奖励。新政发布当天,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徐铭恩就表示:“这次的新政不仅看现在、还着眼未来,定位非常精准,对于各个层级的企业都有激励作用。我们是一家以研发驱动的企业,研发的过程很漫长,这样的政策给了我们团队坚持创新的勇气和底气。”广汽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伟也表示:“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我们面对的资金压力一直很大。这次的政策出台,相信会给我们正在进行的生产线改造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在2022年4月召开的钱塘区高能级大会上,美迪凯等21个优质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超200亿元。

依托产业平台负责人与重点项目“一对一负责”机制,2022年3月的一天,医药港产业平台负责人获知辖区企业奥泰生物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已进入国家应急审批通道,连夜联动区市场监管局带队协同开展产品注册体系核查服务,助力奥泰生物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一季度,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628.71%,业绩收入便已超过2021年全年。以此为发展风口,企业现有生产规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奥泰决定增资扩产,累计投入8.4亿元,在钱塘芯谷建设新诊断试剂生产研发中心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

自年初开始,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钱塘区坚决落实省、市政策,开展“暖心八送”,出台了纾困助企政策22条,通过真金白银的直达快享、真心实意的贴心服务、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现已累计向2252家企业兑付资金7.78亿元,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激励下,钱塘区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有效恢复,截至4月新增企业4600户、增长7.86%,体现了企业扎根钱塘、投资钱塘的满满信心。

(二)紧盯流程集成,千方百计让落地时间短起来

浙天智慧能源项目是2022年引入的“研发+生产”制造业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在确定落地意向后,钱塘区按照做地前置、方案前置、审查前置“三个前置”,通过“净地一件事”、方案联合指导、集中联审联批等方式,实现拿地后20天即开工。

这个项目只是钱塘区加快项目落地的工作缩影。而在半年前却是另一番情况,项目推进落地速度参差不齐,企业感受落差较大,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最快的用时仅仅4天,最久的用时超过500天。项目速度就是发展的生命线。通过研判剖析近三年来的产业项目,钱塘区总结出项目推进过程中五大制约因素,即土地净地不净、设计质量不高、环节衔接不畅、周边配套不全、项目成熟度不高。

为加快推动问题解决,钱塘区坚持以改革破难题,突出数字赋能,推动流程再造,实施“703020+X”产业项目推进流程再造,“70”即在熟地情况下,项目签约后70天内实现土地挂牌,“30”即法定30天挂网公告时间,“20”即土地摘牌后20天内取得施工许可证,“X”为考虑外资、上市企业、国资等具体情况不同,酌情增加前后两阶段用时。同步上线产业项目协同智慧平台、“净地一件事”和“投资一件事”等数字化场景,落实九大保障28项工作42项针对性落实举措,为加快项目推进指明路径。

与此同时,钱塘区持续优化工作链,不断推动制度迭代升级。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双签”制度,优化方案预审查和联审联批制度,落实产业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先行制度和产业项目履约过程管理制度,有效破解了方案设计审查速度不够快、意见反馈不及时、配套进度落后于项目建设需要等难题,为投资持续强劲增添动能、积蓄活力。

截至4月底,35个新拿地产业项目,已开工24个,已开工项目拿地到开工平均用时82天,较去年缩短13天;全区累计完成产业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了2月以来“三连涨”,其中制造业投资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此外,还有总投资234.6亿元的13个产业项目将陆续开工。

(三)紧盯配套集成,千方百计让项目建设快起来

林肯双擎项目是长安福特2022年实施的最大技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受疫情影响,设备供应不稳定,技改项目进度受到了严重阻碍。以钱塘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来说,区内长安福特、吉利、广汽三大车企受上海、江苏、浙江海宁等地疫情影响,仅4月单月单平台生产计划就降幅74%,产值损失逾25亿元。

面临着企业严峻的断供风险和产业链停摆问题,钱塘区第一时间成立了保供保畅工作专班,精准梳理重点企业断供风险766条,协助长安福特、吉利汽车等47家供应商顺利列入上海市复工复产白名单,打通了跨省保供的第一关。同时针对区内高速卡口货车查验等待时间长等难题,钱塘区在3天时间内开发推出“钱塘货运快通”平台,实现“数据跑、人等车、快通过”,货车自下高速到停车进场效率提升34.1%,自停车进场到出场效率提升45.3%,84.8%的车辆实现2小时内快进快出,有力保障了货运物流畅通、产品供应稳定。同时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保供大局,建成投用深国际上汽保供基地,通过“双向保供”,累计保障上汽集团物资1830立方米,为长安福特等区内汽车企业供应物资1199立方米,长安福特仅4月就有整车1200台下线,有力保障了企业的技改项目顺利实施。

临江区块的聚合顺项目因为产能扩张的迫切需要,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拿地开工,钱塘区迭代优化“产业项目净地一件事”特色场景,解决了该地块管线迁改、水电配套等问题,最终用44天就完成了100亩用地的净地工作,加快推动了项目的开通建设。

通过快速回应企业发展需求,推动多领域的配套集成,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巩固完善产业项目制度化管理、节点化推进机制,有效提升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效。

三、经验启示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正做到急企业之所急。产业项目落地快不快、政府服务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发展的机会稍纵即逝,企业拖不起也等不起。钱塘区的实践表明,只要找准制约项目推进提速的堵点卡点,把工作和服务做到企业的心坎上,激发出的将会是企业蓬勃的生机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迫感,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用实打实的举措帮助支持企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要坚持数字赋能,以改革手段破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进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关键环节上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提升全域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一招。钱塘区经验的深刻启示,就是要强化改革导向,树立数字思维,强化政府运行、决策、服务、监管能力,让数字化改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是要坚持多跨协同,推动治理能力变革提升。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以“V型工作法”为路径指引,对产业项目推进的各业务、各环节、各要素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细致拆解,进一步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优化、再造,有效激发了多跨协同的整体合力。钱塘区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对照顶格、集成、最优的标准,推动流程重塑、优化提升,助力产业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思考题

1.根据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首先要让企业“活下来”。在企业生存与扩大投资之间,政府部门应当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2.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部门应如何平衡好服务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做到服务不缺位、监管不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