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党建

推进全域美丽!海盐雪水港村坚持党建引领擦亮共富底色

文章来源:嘉兴日报海盐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23 14:45:21
分享到:

雪水港村,位于海盐县通元镇东南端,南有马鞍山,北有葛山,东连大步山,三面环山,一条河流穿村而过,谓名“雪水港”。漫步在村庄内,一眼望去,干净整洁的村居、清澈美丽的河道,还有广袤丰沃的田野,共同构成了一幅“雪水春早 幸福港湾”的美丽乡村图景。

近年来,该村通过打造“美丽党员”品牌、“自然田园·共兴共富”党建联盟等一系列载体,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村支书的带头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帮带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趟出了一条具有雪水港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坚持党员+群众 推进全域美丽

“美丽”与“富裕”并肩同行,才能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而村党总支、党员干部则是这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早在2006年,雪水港村10多位党员就发起成立了清洁环境服务团,开展积存垃圾清理、绿道补植养护、墙面广告清除等,助力创建嘉兴市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示范村。

2016年,在雪水港村美丽乡村基础版建设过程中,党员再次带头,无偿提供自留地开展绿化提升,并包干日常养护,形成了“美丽党员”品牌。

如今,在“美丽党员”品牌的基础上,雪水港村又探索出了“美丽指数”长效机制:每月对党员开展综合评定,每季开展评定公示,季度之星开展亮相比晒。

在党总支和党员的带领下,美丽风景线逐渐延伸到雪水港村全域。近年来,随着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雪水港村规范建设了美丽家园宣传团、积存垃圾清运队、绿道补植养护队、墙面广告清除队、治水护水队、渠道路面维护队等“一团五队”,通过党员认领岗位,带动群众参与,以“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实现了“以言行获取积分、以积分兑换服务”的良性循环。

此外,依托党员联户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先锋站(中心户)—党员—群众”的管理联系网络,落实每名党员公共绿化责任区块。党员张明法退休后,主动认领了一块公用绿化责任区,每天总要来看看转转。“我觉得,党员的初心使命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张明法笑着说。

“变化太大了,美得都不敢认了。”许久没有回到雪水港村父母家中的张女士,边走边看,啧啧称赞。张女士在杭州定居,由于工作忙,平日里不常回来,“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城乡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村里的环境更加优美了,村民们的生活也更加富裕了!”

坚持党建+产业,助推强村富民

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雪水港村立足生态优势和自然禀赋,积极发挥“自然田园·共兴共富”党建联盟作用,通过支部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激活乡村共富“内”动力。

一大早,在位于雪水港村胜利组的融禾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智慧连栋种植棚内,村民崔金良正在忙碌。“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园区提供免费午餐,一个月能拿到近4000元。”崔金良笑着说。今年70岁的崔金良是当地村民,以前一直在县城打工。去年2月,听说产业园需要工人,他第一时间报名。“感谢村里引进了好项目,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崔金良说。

在雪水港村,300多名村民和崔金良一样,在村里的北山北农场、农业产业园等处上班。“现在村民们在园区企业上班,一年收入可以有四五万元。而且年轻人在村里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出路,更愿意扎根农村了。”看着如今的幸福生活,老党员张明法的脸上满是笑意。

雪水港村党总支委员宋艳红告诉笔者,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雪水港村党总支想出了以农园致富、品牌致富和产业致富为主的“富民三招”。“依托农业经济开发区平台,我们引进农旅产业,还利用村里的山体、土地资源等,发展茶叶种植、家庭农场,把米酒、青团、香囊制作等民俗统一包装,进行农旅和文旅结合,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门路。”宋艳红说。

除此之外,雪水港村党总支还通过“强村三法”,即抱团发展法、盘活资产法和转型增收法,实现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抱团发展、有效盘活村级资产、促进村级企业转型升级,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在该村党总支的带领下,雪水港村集体经济由2006年的46.2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24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8520元提升到2021年的4.7万元。

坚持党建+数字,打造低碳新家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来,上海市场对于石料需求大,雪水港因为距离近、交通便利,环绕村落的山丘被逐一开采。

“炮声隆隆,一度树上都看不到喜鹊等鸟类。”村民陈新祖说。矿山开采给村民带来颇丰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与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的破坏。

21世纪初,雪水港村转变发展理念,石矿关闭、企业腾退、农户搬迁……曾经石尘飞扬的小村庄,变成了令人向往的诗画田园,曾经淳朴传统的村落也通过“数字”赋能蝶变焕新。

中午时分,村民许卫东家正熟练地将蔬菜倒入自家改建的电灶内,几分钟后美味的农家菜就出锅了。“以前烧饭烟呛得很,现在换上了电灶就没有这个困扰了。”许卫东说。与此同时,年过七旬的茶农张永林正在给茶树修枝,老人感慨:“过去采用手动修枝剪,手酸痛不已,还修不齐整。今年用了电气化产品,一下子轻松多了。”

全电景区、低碳民宿、智能温控……烟熏火燎的农村旧模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用能的新农村。

近年来,雪水港村党总支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数字赋能推进未来乡村绿色循环发展。投资建设智慧路灯、光伏路灯、光伏休闲栈道、光伏连廊和V2G充电桩等服务设施,“红船·光明驿站”开辟零碳村落推广专区,电力驿站中设置“以电赋农-碳画像全景大厅”,创新研发“碳画像三色图”……“数字雪水,低碳新家园”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产业特色打造上下功夫,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想办法,数字化运用上勇创新,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创富、共富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共富发展优势。”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陈余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