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写在疫情下浙企迎难而上复工复产之际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裘一佼 沈晶晶 陈佳莹 发布时间:2020-02-18 11:33:15
分享到:

这个冬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和乡村“静下来”,也带给企业一场生存的历练与考验:开工难、招工难、产业链联动难、物资运输难、资金周转难、保外贸订单难……困局中,有人甚至发出“撑不过3个月”的担忧。

面对危机,更多企业选择迎难而上,有的加紧恢复生产尽量弥补损失,有的争取多方资源穿越“生死火线”。自2月13日以来,我省规上企业复工率每天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复工企业员工到岗率超55%,在逐渐响起的隆隆机声里,在紧锣密鼓的借势拓市中,在只争朝夕的超前布局里,众多企业家向记者道出心声:愈挫愈勇正是浙商的品质。

大道至简。这些年,“黑天鹅”“灰犀牛”频现,市场的荡涤越加残酷,浙企却在一次次“严冬”中“破茧”。不管是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得失成败,还是中美经贸摩擦中的苦辣酸甜;不管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双刃剑”,还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流河”,人们不退不缩、不卑不亢,持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和财富故事。

回溯过往,摸爬滚打中积累的教训和经验,照耀着现实之路。是那些挫折,让企业艰辛蜕变;是那些坎坷,让人勇毅前行。共克时艰,人们的信念在激荡、力量在释放——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哪怕遇山而弯,河流依然百折向东

有人说,眼下有两场“战争”。一场关于人的生命,另一场关于企业的生存。

疫情突袭而来,餐饮业首当其冲。紧急关闭全国200家门店,“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最初计划闭店15天,但很快就决定延长到一个月。每月9000多万元的成本压力,员工对能否拿到工资有担忧,吴国平却没有“叫苦”,他在每一个门店群里回复员工“你们放心,有我在”,还把门店的食材全都留给留守员工。他说:“疫情过后,餐饮行业必然迎来较旺盛的市场需求。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生存的考验来得残酷,如果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就无法走向远方。与时间赛跑,我省各地陆续推出减轻企业负担、帮扶企业应对困难的政策措施,全力畅通人流物流商流;截至2月16日,全省企业复工率指数为42.87,超五成规上工业企业已经复工,它们正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恢复生产、适度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保障员工待遇和健康,应复尽复、应动尽动,以期早日迎来“春天”。

位于永康的正阳科技厂区里,包裹在写着各国文字箱子里的电动工具整装待发。该公司副总经理胡树理说,2月15日首批200名本地员工已经复工,有把握完成前期的订单。在推迟开工的这些天里,公司展开了一场火热的“危机公关”,每天给世界各地的客户发送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传递企业的信心,保证外贸订单不受影响,还收到客户的邀请:“虽然不能在3月的科隆展会上见到你们,但期待4月相见。”

“对于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我们准备采取提前支付货款、提供供应链融资等方式进行帮扶,因为我们唇齿相依。”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说。

共渡难关,不被问题和困难吓倒,我们看到了一批执着而坚韧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虽然感叹“很难”,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坚持、坚持、再坚持”。

这是在磨砺中获得的成长。犹记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鲁冠球曾说,大自然的冬天来了,世界经济的严冬也来了,但经济这个冬天不会很快过去。其实,未知的“严冬”一直伴随着浙商的创业和再创业,他们深谙面对困难最强大的武器,不是精明的头脑,不是精巧的方法,而是最朴素的“坚持”。

回首浙企这些年经历的坎坷,这笔独特的精神财富愈发珍贵。面对欧美企业的技术“刁难”,正泰集团在十多年里当了24次被告,在“旷世的马拉松官司”里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研究相关法律,最终达成全球和解;面对全球装备制造业的罕见冬天,卧龙集团狠心“砍”去多项业务,专注电机行业,即使在市场需求放缓时仍坚持开发30多项新产品,方有如今行业内全球第二的地位……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是浙商历经千锤百炼的感悟。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中,他们说得很平静:“我们都是从艰难的环境下过来的,那就继续去适应。”

纳爱斯集团创始人庄启传曾把企业家比作涓涓的水流:“哪怕遇山而弯,也改变不了它百折向东浩荡前行的规律。世事苍茫,却从来没能阻挡它无言流淌。”商路漫漫、天道酬勤,他们无畏严冬,无畏冰雪。

真正的行业龙头,是在危机中诞生的

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在立春节气、元宵佳节,很多浙商以个人名义给员工写公开信。几乎每一封信里,都提到当前之“危”,更展望未来之“机”:增强与客户沟通联系能力的好机会、改进企业风险管控的好时机、调整产品结构的好契机、改进生产流程的好机遇。

面对一时之困,浙企正想尽办法,让眼前的“坎”成为蜕变的“机”——在杭州、嘉善、永康等地,当地企业和政府部门联手通过包机包车包专列,跨越大半个中国,把员工点对点地接回岗位,缓解一线操作工人短缺的困境;在宁波,不少龙头企业积极通过产业链联动复工的形式复工复产,全市多部门联动协调,协助配套企业领取运输通行证,开通绿色通道;遭遇大部分门店关店或客流急速下降的服务业企业,正通过电商公司、线上云店、社群营销、直播等数字化经营方式,进行经营自救。

透过这次疫情反观今日企业的发展,浙商们已经意识到企业的生命不只是沿着价值规律而行的“内流河”,更是时刻与社会交融激荡的“大洋流”,企业只有在“社会大系统”中思考问题,才能找到危中有机、危中见机、转危为机的节点。

“众多制造业企业开始重新思考供应链安全、生产基地布局和智能制造问题。比如大型跨国公司加快全球配置的步伐是不是会更快?企业用工的模式是不是会有转变?企业与社会互动是不是会更强?”汪力成的思索,颇具代表性。

其实,浙商的创业创新,从来不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他们总是在今天就为明天可能出现的更大困难做着准备:当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时,西子联合控股集团凭借对航空产业的超前布局,挺过了艰难的时期,还在全球航空领域创下多个唯一;当中美贸易摩擦导致汽车零部件行业长期负增长时,兆丰机电得益于早年对产品的差异化调整,实现逆势增长,并在智能制造领域领跑……

在时代的逻辑中发展,在危机的辩证中前行,这样的经验,还成就了娃哈哈的饮料、雅戈尔的衬衫、万事利的丝巾、奥康的皮鞋……宗庆后曾形象总结企业家的素质:诗人的想象力、科学家的敏锐、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这些宝贵的特质,或许正是浙商在每次危机后,保持一路向前走、一路向上攀的原因。

从危机中走来,难得的是,在今天,他们依然传承着这份基因,保持着面对危机的警醒和洞察。

“不要怕危机,真正的行业龙头是在危机中诞生的。”宁波博洋控股集团董事长戎巨川说。带着清醒、忧患和勇气,浙商奔跑在崎岖的创业路上。他们说,企业和企业家真正的成功并不是待在辉煌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辉煌,朝它奔去,在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辉煌,才能缔造常青的传奇。

境界有多高,企业就有多强

这两天,随着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浙江经济正从短暂休整的这个特殊春节逐渐醒来,一些行业和企业忙到“飞起”。

在车间,纳爱斯集团争分夺秒调集资源,防疫急需的消毒产品生产线满载运作,每天6万瓶消毒液源源不断产出;

在线上,微医集团早在1月23日火速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3万余名医生通过在线接诊,累计为全国125多万人次提供远程问诊,义诊专区访问量超过1亿人次;

在云端,在全国几亿人开启“云上班”之时,“钉钉”免费开放百人视频会议功能,向1000万家企业开放全套“在家办公”系统,还紧急开发出健康管理功能,员工在线上打卡“报平安”。

线上线下、虚拟实体,非常时期,就是浙商的非常机会。即便是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宅”家线上买菜,代替了去菜市场;医疗机构照料患者,派出机器人护理,避免了传染风险……

意外的“爆款”、全新的需求,在浙商眼里,意味着新的产业可能性。同样是受到疫情影响,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非典期间经历过全员隔离,这场“灾难性的打击”非但没有击垮阿里巴巴,反倒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在线对接全球买家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业务有了巨额的增长;顺应国内消费习惯的变化,网络零售平台淘宝横空出世。

这束互联网之光,直到今天仍在创造着一个个照耀人们生活的新行业。不过,当很多人津津乐道于这个商业奇迹时,马云却道出本质:谁都不应该想到,这是一个机会,而应该想到,大家碰到什么麻烦,我们能够怎么帮助到大家。

正如微医,10年前人们一度观望远程医疗、在线就诊,但廖杰远“就医不难、健康有道”的初心不变,连接起全国3200余家医院的挂号资源,他开创的互联网医院走入20多个省区市,把看病时间从2至3小时减少到半小时。

还如吉利,20多年前敲打出“吉利一号”之时没人相信,甚至还收到“造车不合法,停止生产”的通知,但靠着一股“把民企造车进行到底”“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的劲头,圆了中国人的汽车梦,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集团。

浙商的创业史上,有一场场关于未来的竞争,惊心动魄的商业故事里,藏着制胜密码:不是你的机会,而是你的责任。这般境界,让浙商在面对困难时,不仅善于进取,还会耐心等待;让浙商在面临抉择时,懂得商之大道,不仅只是为了自己,让企业和社会一起转型、一起成长。

难忘的2020之初,“静”并非寂静。我们欣喜地发现;企业更多地担起社会责任,在想方设法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义不容辞地加入到抗疫队伍中:服装企业临时“转行”生产口罩、防护服;化妆品企业将生产线紧急改造为消毒剂生产线;互联网企业推出智能社区疫情防控小程序、智能外呼机器人……

市场的复苏和爆发,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也许一个新的巨头,已经在酝酿之中。

未来,可能依然布满了不可预知的困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有时候,是那些未知和挑战,造就了时代的弄潮儿,就像李书福在一首小诗《我清楚》里抒怀:

人在旅途

谁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

酸甜苦辣

早已留在记忆深处

不低头 不认输

擦干泪 坚持住

清晨日暮

阳光星光为你引路

春夏秋冬

希望就在不远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