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浙江打出系列“组合拳”完善金融服务人才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12 10:30:55
分享到:

近年来,浙江省发挥市场机制发达、金融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出金融服务人才系列“组合拳”,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促进人才链和资金链良性互动、深度融合。

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调动人才投资积极性

浙江积极发挥政策撬动作用,通过补贴、降息、减费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人才企业。增加总量供应。强化定向支持,灵活运用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安排专用额度,对人才企业的贷款和商业汇票给予优先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扩大金融机构发行双创、小微金融债规模,提高审批效率,募集资金定向支持人才企业。上半年,已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低息资金1689亿元。实行差别考核。支持金融机构制定尽职免责办法,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对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成效明显的金融机构,在政策工具、监管评级、考核评估等方面给予倾斜。各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考核、提高不良容忍度等方式加大对人才企业的金融支持。探索投贷联动。针对人才企业高成长、高收益特征,创新“选择权贷款”“银投联贷”等产品,通过创投机构代持企业股权、期权、未来收益权等方式,分享企业成长期的股权增值收益。上半年,省内法人机构投贷联动项下人才企业贷款户数达359户、贷款余额21亿元。

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人才融资便利性

由于金融资源和人才缺乏成熟的对接渠道,一方面人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金融资源面临“不敢投”“不敢贷”问题。浙江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推广“人才+资本”模式,积极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人才集聚,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引导产业资本向人才流动。针对“人才有技术缺资金、民企有资本缺技术”这一供需矛盾,连续10多年组织人才和民营企业对接活动,实现人才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双丰收”。目前,全省2600多名省级引才计划人才,近60%来自民企一线,入选企业创新类国家级引才计划的人才,连续6年居全国第1位。引导财政资金向人才聚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20亿元省创新引领基金,优先对人才创业项目给予金融支持,加速人才企业创新发展。上半年,浙江第一批创新引领基金已成立9只子基金,共投资4名国家引才计划人才和2名省级引才计划人才主持的项目,投资总额89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向人才投资。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在浙江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发融资对接系统,通过平台向省市县三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定向推送人才企业名单,推动银企高效精准对接。2016年成立人才银行,目前已从杭州试点推向全省,从地方性银行推向国有各大银行,符合人才特点的银行服务产品越来越丰富。今年上半年,全省人才企业贷款余额7956亿元,比年初新增941亿元。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增强供需对接匹配性

围绕人才创业全生命周期,推出多元化金融产品,满足人才多元化金融需求。推出“人才投”。针对人才创业缺乏启动资金的痛点,组建以人才命名的基金——海邦人才基金。当前全省创投机构近3000家,投资人才成为浙江创投行业共识。升级“人才贷”。在人才银行探索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12月,成立人才小贷公司,为人才提供随借随贷、周转灵活的小额贷款。根据人才信用贷需求较大的情况,2020年将人才信用贷额度由以往最高1000万元放大到5000万元。今年上半年,省内29家主要银行机构通过专属信贷产品为5597户人才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33亿元。打造“人才板”。2016年率先成立“人才板”,整合银行、风投、券商等资源,为人才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改培训、上市辅导等专业服务。今年以来,加快推动人才企业进入“浙江科创助力板”,助推人才企业进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截至目前,省级引才计划人才共创办425家企业,其中境内外上市21家,今年拟上市企业35家。

扎实做好风险防范,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

针对人才企业可抵押物少、创业风险大等问题,浙江通过打造覆盖源头调查、过程管控、风险化解等环节的闭环风险管控机制,确保人才金融服务行稳致远。做好准入评价。将“人才资源”作为风险评判及授信额度的主要依据,设置研发强度、人才密度、行业发展前景等更契合人才创业企业特点的评价标准。把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纳入金融投资项目“白名单”,给予优先支持。加强过程管控。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人才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确保企业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针对不同风险类型,采取差别化处置方式,对企业发展前景比较好,暂时遇到困难的,给予持续支持,防止抽贷断贷。有效分散风险。推出专门针对创业风险的保险产品,通过保险条款的优化、创新,为人才提供财产损失、研发中断、人身健康等全方位风险保障,有效降低创业风险,让创业失败的人才有机会“东山再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