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三十载浇灌一棵“松”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贾兴焕 慕林轩 发布时间:2019-06-26 10:05:24
分享到:

初夏,淳安千岛湖姥山岛上的马尾松良种基地郁郁葱葱。今年56岁的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周志春研究员徜徉在高大挺拔的松树之间,不时伸出皲裂的手掌拍拍马尾松那坚硬粗壮的树干,仿佛在同老朋友打招呼——从事马尾松遗传改良研究30余载,周志春已经和它们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相比其他科研领域,林木育种工作的时间周期极其漫长。“一片种源试验林可能要在10年甚至20年以后才能得到对比结果。”周志春说,“搞林业研究,需要比一般人更耐得住寂寞,更考验我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走进位于杭州富阳的亚林所大院,周志春从办公室的书柜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线装方格纸本子,这是他在1984年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马尾松同工酶技术研究。“马尾松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用途极为广泛,它还是南方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周志春说,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浇灌这棵“松”。

人生能有几个30年?不知多少个日夜,周志春是独自在零星散布于南方大地上的一个个马尾松育种基地里度过的。今天的千岛湖姥山岛游客人头攒动,当年它是湖中一个僻静的孤岛,交通不便,也没有电话。周志春每次来到岛上的马尾松良种基地园,一待就是半个多月,观察、授粉、做统计分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和马尾松彼此成了最好的陪伴。

经年积累,周志春对马尾松的习性了如指掌。由他牵头,亚林所、南京林业大学、广西林科院等单位多年连续协作攻关,终于完成了我国马尾松第二代遗传改良,推进了马尾松人工林品种更新换代,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

这项工作直接提高了马尾松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相比传统技术,二代马尾松种子园可提早两到三年投产,二代良种材积增益可达25%。马尾松二代遗传改良技术已在南方省份广泛推广应用。

近年来,除致力于马尾松育种,周志春还投身木荷、红豆树、赤皮青冈等珍贵树种的育种和高效培育,突破了珍贵树种育苗难的技术瓶颈,支撑多个省区的省级保障性苗圃建设,培育主要珍贵树种各类轻基质容器苗5000万株以上,实现了我国亚热带主要珍贵树种供苗方式的重大变革。每个经手选育的林木品种,都成了周志春的一份牵挂。

“浙江要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花园’,这给我们林木育种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周志春说,他正在带领团队挖掘更多珍贵树种的生态和景观功能,让多彩的树木成为浙江城乡的美丽风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