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锋言锋语

争当“两山”理念的践行者

2019年01月16日 09:41:3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周国辉 编辑:江于夫

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我们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新要求,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锋,每位都当之无愧、值得敬重。我特别关注到这样一位同志,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我认为,鲍新民同志能够脱颖而出、位列百优,源自他“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从鲍新民同志入列百优这个事情中获得启示、汲取智慧,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指引,紧密结合浙江实际,重点挖掘、展示我省生态文化内涵和成果,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工作,为美丽浙江和“大花园”建设搭好桥梁、当好助手,努力争当“两山”理念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

一要着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更高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乡村村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把抓好乡村意识形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统筹规划设计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基层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内容。筑牢乡村意识形态思想高地,发挥好基层干部和老党员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带头作用,吸引选拔一批热爱乡村文化的文化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方面乡贤人才加入到乡村生态文化建设队伍中来。探索多种传播形式,让乡村文化接地气聚人气,多采取诸如文化墙、宣传栏、农村大喇叭、广播车、印发文化手册、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传播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内涵。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二要着力推动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前途极其光明、市场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我省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人文资源的作用,既要做大做强山水文化、树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蚕文化、石文化等物质文化产业,也要大力发展以浙江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精神文化产业,把生态文化相关内容纳入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重点工程中,突出挖掘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积极打造蕴含不同生态文化主题创意,参与性、体验性强的多样化生态文化产品。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开发,鼓励各种投资者投资生态文化产业,提高生态文化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示范效应,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市场参与、多方联动”的生态文化共建共享新机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打造浙江文化品牌,推动浙江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三要着力推动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林业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生态惠民、生态富民是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作用,既要以打造生态宜居、共享“绿色福利”为目标,发展现代生态林业,从持续深化森林城市建设,大力推广“一村万树”等村庄绿化美化模式,加快建设珍贵彩色森林,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继续实施好生态林业大工程;又要以实现产业兴旺、促进生活富裕为目标,发展现代富民林业,从加快“三产”融合、加快科技和产业融合、加快品牌与产业融合等方面着力促进富民林业的产业大融合;还要以挖掘乡愁文化、传播文明理念为目标,发展现代人文林业,从充分挖掘古树古道乡愁文化、大力开展生态文化示范、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宣传等方面努力营造人文林业的谐美大氛围。

建设大花园,不仅需要我们发掘“珍珠”、打造“珍珠”,更需要我们串珠成链、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浙里。要紧紧围绕城乡统筹绿色发展,积极助力打造和谐美丽大花园。

大花园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体。我省建设大花园,不仅需要我们发掘“珍珠”、打造“珍珠”,更需要我们串珠成链、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浙里。

一要加快推动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省生态文化协会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优势,紧密联合发改、建设、农业农村、文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林业等有关单位,切实抓好生态文化基地、历史古村落、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博物馆、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城市公园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多渠道投入以进一步改造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多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各类场所和必要条件。要加强生态文化场馆设施建设,选取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好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因地制宜建设标本馆、文化馆、科普馆、博物馆等设施,使之成为人们享受生态文化、增强文明意识的主阵地。

二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把义务植树作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手段,推动全社会广泛开展义务植树,通过大花园建设,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高地。另一方面,要以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创建等“生态文化”系列评选活动为载体,通过对我省179个省级以上生态文化基地的命名推动,优中选优,进一步开展生态文化示范,重点打造一批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制度先进的生态休闲养生、民宿经济、特色小镇示范区,辐射、带动全省生态文化事业发展。

三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产业新业态。近几年,我省美丽乡村、特色文化小镇、民宿经济、红色旅游、康体养生等“生态+”多元经济发展新业态蓬勃兴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在巩固和发展“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发挥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等不同类型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秉持跨界、创新、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融合地区产业基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社会功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功能,注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变美丽风景成美丽经济,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踏青赏花游、农业采摘游、森林康养游、历史古村游等以生态文化为载体的新型休闲旅游形态,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增加有效供给。要通过最美森林、最美湿地、最美古树、最美古道、最美山峰、最美峡谷、最美河湖、最美赏花胜地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带动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引领和营造全社会亲近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好风尚。

生态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内力。我们要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人,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持续发展壮大。

文化建设,关键在人。生态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内力。

一要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生态文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以专职队伍、业余骨干、志愿者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拓展生态文化人才培养途径。要充分发挥省级协会及其各分会、市县级协会的作用,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努力推动生态文化知识进课堂,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基层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扩大生态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担任生态文化建设顾问,向社会招募一些志愿者作为生态知识义务讲解员、普及员,通过生态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要健全生态文化人才培训体系。要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教学点,扎实开展与生态文化相关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岗位培训、专题培训和业务培训,强化对村干部、管理者及导游员、解说员、表演人员等的自然知识、生态知识、历史知识和讲演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生态文化素养,开拓生态文化眼界。要强化培训质量管理,改进和完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培训实效,努力在全省打造具有标杆性的生态文化特色培训基地,使其成为生态文化人才培养摇篮。

三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建设领军人物作用。积极吸纳生态文化研究、策划、传播等专业高端人才参与全省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把真正对省生态文化协会有感情,在会员中有影响,热心协会事业,愿意为协会事业发展作贡献的优秀会员推荐到理事会中来,培育一批生态文化的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生态文化铁军。结合浙江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和提高领军人物的影响力、号召力与执行力,积极开展生态文化重大理论和应用研究,为生态文化建设把脉问诊,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互鉴共享,查找短板、分析不足,对症开出有效的生态文化建设良方,以领军人物带动示范创建,共同推进高水平的生态文化综合实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打造大花园,建设美丽浙江,奋力续写好“八八战略”大文章、谱写“两个高水平”建设崭新篇章,是新时代浙江人的新使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奋勇担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浙江大花园建设的历史责任,为共建“诗画浙江”大花园、共创高品质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作者为省政协副主席】




分享到:
0
一周新闻排行榜
人事任免
公告公示
党史在线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组织工作网

争当“两山”理念的践行者

2019年01月16日 09:41:3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周国辉 编辑:江于夫

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我们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新要求,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锋,每位都当之无愧、值得敬重。我特别关注到这样一位同志,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我认为,鲍新民同志能够脱颖而出、位列百优,源自他“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从鲍新民同志入列百优这个事情中获得启示、汲取智慧,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指引,紧密结合浙江实际,重点挖掘、展示我省生态文化内涵和成果,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工作,为美丽浙江和“大花园”建设搭好桥梁、当好助手,努力争当“两山”理念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

一要着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更高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乡村村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把抓好乡村意识形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统筹规划设计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基层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内容。筑牢乡村意识形态思想高地,发挥好基层干部和老党员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带头作用,吸引选拔一批热爱乡村文化的文化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方面乡贤人才加入到乡村生态文化建设队伍中来。探索多种传播形式,让乡村文化接地气聚人气,多采取诸如文化墙、宣传栏、农村大喇叭、广播车、印发文化手册、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传播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内涵。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二要着力推动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前途极其光明、市场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我省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人文资源的作用,既要做大做强山水文化、树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蚕文化、石文化等物质文化产业,也要大力发展以浙江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精神文化产业,把生态文化相关内容纳入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重点工程中,突出挖掘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积极打造蕴含不同生态文化主题创意,参与性、体验性强的多样化生态文化产品。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开发,鼓励各种投资者投资生态文化产业,提高生态文化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示范效应,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市场参与、多方联动”的生态文化共建共享新机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打造浙江文化品牌,推动浙江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三要着力推动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林业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生态惠民、生态富民是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作用,既要以打造生态宜居、共享“绿色福利”为目标,发展现代生态林业,从持续深化森林城市建设,大力推广“一村万树”等村庄绿化美化模式,加快建设珍贵彩色森林,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继续实施好生态林业大工程;又要以实现产业兴旺、促进生活富裕为目标,发展现代富民林业,从加快“三产”融合、加快科技和产业融合、加快品牌与产业融合等方面着力促进富民林业的产业大融合;还要以挖掘乡愁文化、传播文明理念为目标,发展现代人文林业,从充分挖掘古树古道乡愁文化、大力开展生态文化示范、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宣传等方面努力营造人文林业的谐美大氛围。

建设大花园,不仅需要我们发掘“珍珠”、打造“珍珠”,更需要我们串珠成链、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浙里。要紧紧围绕城乡统筹绿色发展,积极助力打造和谐美丽大花园。

大花园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体。我省建设大花园,不仅需要我们发掘“珍珠”、打造“珍珠”,更需要我们串珠成链、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浙里。

一要加快推动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省生态文化协会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优势,紧密联合发改、建设、农业农村、文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林业等有关单位,切实抓好生态文化基地、历史古村落、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博物馆、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城市公园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多渠道投入以进一步改造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多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各类场所和必要条件。要加强生态文化场馆设施建设,选取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好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因地制宜建设标本馆、文化馆、科普馆、博物馆等设施,使之成为人们享受生态文化、增强文明意识的主阵地。

二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把义务植树作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手段,推动全社会广泛开展义务植树,通过大花园建设,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高地。另一方面,要以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创建等“生态文化”系列评选活动为载体,通过对我省179个省级以上生态文化基地的命名推动,优中选优,进一步开展生态文化示范,重点打造一批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制度先进的生态休闲养生、民宿经济、特色小镇示范区,辐射、带动全省生态文化事业发展。

三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产业新业态。近几年,我省美丽乡村、特色文化小镇、民宿经济、红色旅游、康体养生等“生态+”多元经济发展新业态蓬勃兴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在巩固和发展“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发挥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等不同类型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秉持跨界、创新、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融合地区产业基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社会功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功能,注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变美丽风景成美丽经济,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踏青赏花游、农业采摘游、森林康养游、历史古村游等以生态文化为载体的新型休闲旅游形态,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增加有效供给。要通过最美森林、最美湿地、最美古树、最美古道、最美山峰、最美峡谷、最美河湖、最美赏花胜地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带动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引领和营造全社会亲近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好风尚。

生态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内力。我们要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人,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持续发展壮大。

文化建设,关键在人。生态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内力。

一要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生态文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以专职队伍、业余骨干、志愿者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拓展生态文化人才培养途径。要充分发挥省级协会及其各分会、市县级协会的作用,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努力推动生态文化知识进课堂,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基层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扩大生态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担任生态文化建设顾问,向社会招募一些志愿者作为生态知识义务讲解员、普及员,通过生态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要健全生态文化人才培训体系。要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教学点,扎实开展与生态文化相关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岗位培训、专题培训和业务培训,强化对村干部、管理者及导游员、解说员、表演人员等的自然知识、生态知识、历史知识和讲演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生态文化素养,开拓生态文化眼界。要强化培训质量管理,改进和完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培训实效,努力在全省打造具有标杆性的生态文化特色培训基地,使其成为生态文化人才培养摇篮。

三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建设领军人物作用。积极吸纳生态文化研究、策划、传播等专业高端人才参与全省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把真正对省生态文化协会有感情,在会员中有影响,热心协会事业,愿意为协会事业发展作贡献的优秀会员推荐到理事会中来,培育一批生态文化的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生态文化铁军。结合浙江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和提高领军人物的影响力、号召力与执行力,积极开展生态文化重大理论和应用研究,为生态文化建设把脉问诊,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互鉴共享,查找短板、分析不足,对症开出有效的生态文化建设良方,以领军人物带动示范创建,共同推进高水平的生态文化综合实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打造大花园,建设美丽浙江,奋力续写好“八八战略”大文章、谱写“两个高水平”建设崭新篇章,是新时代浙江人的新使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奋勇担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浙江大花园建设的历史责任,为共建“诗画浙江”大花园、共创高品质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作者为省政协副主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