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故事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2018年09月19日 09:46:20 来源:浙江在线 李杰 编辑 江于夫


爱国奋斗精神是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爱国奋斗精神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

  当今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悄然到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引领着其他领域的全面创新。凝心聚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爱国奋斗精神作为价值观是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正在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

  爱国奋斗精神是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爱国奋斗精神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有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主要有“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等;改革开放中主要有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这种精神激励国人努力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深刻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形势,爱国奋斗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从国际层面看,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正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在若干重要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强,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相对不足,不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因此,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整合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补好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

  从国内方面看,国家和人民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需求层面,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国家的整体安全需要科技创新来保障。人民需求层面,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有需求就有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国际国内发展的趋势和中美贸易争端,都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实现自主创新,需要整合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爱国奋斗精神对于创新个体的行为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国家具有凝心聚力的重大作用。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等。

  科技创新活力的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系统内部各要素,即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中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主导因素。爱国奋斗精神是影响创新主体活力的价值因素,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提出了全面实施科技新政,加快建设创新强省,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释放创新活力

  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创新是人的创造性劳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标志。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爱国奋斗精神体现了人作为人的本质,是高度自觉的精神活动,它能使人突破“物”的束缚和“金钱”的奴役等一些外在力量,独立自由发挥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获得人作为人的最高价值。正如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等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他们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把自己的理想前途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的感人事迹闪耀着爱国奋斗精神的光芒,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自信,潜心研究,努力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担当的人才队伍,通过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当前,我国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要加快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爱国奋斗精神内化于科技工作者队伍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加快政府科技管理模式的转变,把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创新成果的各种价值。日前,浙江省发布高端人才集聚政策,着力形成鼓励创新机制,加大对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支持和宽容力度;着力形成放权松绑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着力形成名利双收机制,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业。

  培育企业家精神

  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亟需弘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把爱国奋斗精神融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中。企业家精神主要包含创新创业精神、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而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实质上是现实地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地推进人的解放的实践。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首先要创造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使市场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引导企业家爱国奉献、遵纪守法、创业创新、服务社会,调动广大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再次,以爱国奋斗精神凝聚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的合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企业要从大局出发,遵循合作共赢原则,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篱笆墙”。浙江将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的技术转移体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

  加快人才培养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科学研究的开拓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产业的开发者。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首先,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由于受“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官本”“物本”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重视“知识”“科技”、尊重“劳动”“人才”的文化价值观,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的奖励、加大优秀模范人物的宣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培育创新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宽容、平和的社会心态的培育,为 “爱才”“引才”“惜才”“用才”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其次,建设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制度平台。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干部绩效考核、督查、提拔、奖惩的制度建设中。对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善于提携人才、重用人才,积极落实中央人才政策的干部予以重用。政府要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平台。坚持作风建设不动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从严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再次,把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科技创新素质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培育,广泛开展科技知识普及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从娃娃开始培育爱国奋斗精神,培养科技创新素质,形成“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流价值观。

  【作者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