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我省社科理论界学习“七一”讲话体会文章摘登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04 08:55:55
分享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精神旗帜

  胡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等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理论源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找到中国革命的出路,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法宝。95年,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置身怎样的曲折坎坷,经历怎样的严峻考验,只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就心中有方向,精神有支柱,克难有办法,前进有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几十位党员,到今天的8800多万党员,是什么力量将这么多的人凝聚起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人们要行动统一首先要思想统一,而思想统一一定要理论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把千千万万个优秀分子汇聚起来,组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她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与党的不同时期的战略任务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地去指导新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从来不把她作为教条,而是作为行动的指南,最根本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就有了所向披靡的思想武器。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郑林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能有今天,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们党探索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我们的道路自信,来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回首历史,找到这条正确道路历经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使得中国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的道路自信,来源于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95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就连“历史终结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人类思想宝库应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6%,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一条道路好不好,实践最有说服力。我们的道路自信,来源于其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和利益。中国道路始终把保障人民权利、维护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注重保护好、引导好和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汇聚人民智慧、体现人民力量,这是中国道路具有强大内生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条道路能够反映整个民族的梦想和追求、能够使人们看到希望时,这条道路就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

  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

  陈华兴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中国能赢得如此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需要推进社会变革,以推动生产力、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世界上的许多大党大国,有因为革故鼎新而迅速崛起、彪炳史册的,也有因为封闭僵化而最终走向穷途末路、亡党亡国的。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16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期间,社会主义历程是前进还是曲折,是成功还是挫折,关键在于是否坚持改革开放。

  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更没有中国的明天,“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是30多年伟大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新的实践昭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我们要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现实效能;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法治化;要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推进改革,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吕有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表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意义重大。

  我们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人类解放和建立自由人联合体作为自己的使命和奋斗目标。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开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表明,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崛起加上国际社会的深刻复杂变化,国际社会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甚至有战略误解和疑虑。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方案,认同中国的崛起,讲清中国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很有必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维护者,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思想,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得到进一步阐述,给世界其他国家传递了积极的信息和全新理念。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王来法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就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的明确要求。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和其他七条要求是密切相关的,是做到其他七条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前提保障,做到其他七条要求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表现和必然结论。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都是至关重要的。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一个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走向繁荣富强。然而,一旦丧失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也就不再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戴的领导核心,也就不再具有执政的合法性。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具体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任务,会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不是一旦拥有就不会丢失的“恒产”,相反地,随着执政时间的久远,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流失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地去“保持”。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努力做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当前,尤其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事。每一个党员都要“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每一个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由于事关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是全体人民的事。老百姓都有权监督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每一个党员都要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和实践、历史的检验。

  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奋勇前进

  金延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他又再次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的追求。95年前,当革命的航船在嘉兴扬帆起航时,党就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作为建党精神,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深深地镌刻在高昂的船头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航程中,任凭狂风巨浪、暗礁险滩,矢志不渝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品格写照。95年来,多少共产党人为理想而献身,为信仰而忘我。当年陈望道在茅草棚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当糖吃了,还告诉母亲“很甜”,这是信仰的力量使他进入忘我的境界;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先后有九位省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血洒疆场,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的誓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陈双田、陈金水、郑九万……这一个个闪光的人物,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言融入工作实践,让理想在工作岗位上闪光。理想信念不是空中阁、镜中花、水中月,而是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着眼、从实处着手,在平凡、细小的工作中体现出来。我们要自觉地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要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把党纪挺在法律的前面;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95年的历史证明,一个人只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拥有强大的力量,都能成为“巨人”。

  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金一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一起布局,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体现了社会要素与社会系统的统一、社会主义与时代潮流的统一、社会结构关系与社会动力机制的统一。我们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中,坚持以要谋新篇的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构架,以文化建设为内核,以社会建设为依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加快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在经济建设方面,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内,继续深化法治浙江建设,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激发全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浙江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文化建设方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充分发挥浙江精神引领、激励和支撑全省人民“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作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在社会建设方面,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努力解决群众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加快社会治理信息化步伐,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建设好美丽浙江。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浙江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食物更放心。

  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

  郭亚丁

  95年前党的一大纲领就具体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劳动阶级政党”,“只维护无产阶级利益”,“把工农劳动者组织起来”等内容。可见,党从创建开始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习近平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他还曾经明确强调:“党性与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

  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我们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正式写入党章。因此,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党成立95年来,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不懈奋斗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归宿点,这也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规定和要求的。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因为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战争时期的“送拥军粮”、“送子送夫参军”动人事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三大改造”所进行的社会变革,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和城市企业改制等改革政策的顺利推行,无数次证明了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实践证明,党的思想理论来自于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党的正确决策来自于人民的智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只要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就有了坚实的根基,就有了无穷的力量。要拥有人民这个坚实的根基,就要忠实践行党的宗旨。习近平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各项社会事业。如在经济上,当前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政治上,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主政治的各项具体制度,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更好地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