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两新党建 > 红领风采

董事长的“做人经”:做小事做细事、小步走

发布时间: 2016- 04- 25 17: 32: 36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王晓宇

Q:记者王晓宇 楼昕A:沈国甫


  沈国甫:宏达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担任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小贷公司协会副监事长、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宏达控股集团目前拥有制造、教育、市场开发、房地产、金融、服务等六大产业。


  Q:从30年前的校办企业到如今的集团公司,旗下产业涉及制造、教育、市场开发、房地产、金融、服务等六大产业多个领域,您觉得支持宏达走到今天的动力是什么?


  A:宏达控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5年,前身是海宁县许村经编厂。上世纪80年代,我在许村中学当教师,也是学校的团委书记。1985年受校领导委派,创办了校办工厂——许村经编厂。我们几个年轻人靠着几台经编机器、5万元借款和几间平房,就这么开张了。


  创业确实比较艰辛,集团能走到今天,靠努力、靠诚信、靠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支持。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坚持读报看新闻,今年的两会,电视上的新闻我几乎没落下,政府工作报告也都读过好几遍,每年的大风向标一定要读懂读透才能把握时机抓住机遇。


  还有一条是,做诚信、负责任的企业。我们做企业的,要把“诚信、创新”当做第一要务,不管做什么都要诚信,有了诚信别人才会接纳你,同样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三管齐下一起抓。宏达成立以来,每年依法纳税、按时发放员工工资,我们还成立了浙江宏达教育基金和宏达党员职工关爱基金,让员工和社会感受到企业精神的正能量。


  Q: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个新词——“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就没有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宏达集团作为一家以制造业起家的企业,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理解的“工匠精神”?


  A:先和你讲一个自主研发汽车绒产品的例子。


  1993年,浙江宏达经编实业公司成立,这一年,德国rokona公司派代表前来考察,无意中代表提到他公司生产了全部的上海大众汽车内饰,并出口到中国。那时的国内汽车市场才刚刚起步,未来几年汽车内饰需求恐怕会迅猛增长。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更加认定了技术是企业赢得市场和迅速发展的关键。为此,宏达花大钱请来技术人才,经过数百次的商谈和实验,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生产出了具有防油、防水、阻燃等功能的汽车内饰布,外观质量和技术指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我们的内饰布通过上海大众的质量验证,宏达也因此成为国内经编行业第一家自主研发汽车内饰布并为国际汽车品牌所用的企业,为“中国制造”赢得了话语权和市场地位。


  想要有好产品,就要有人才。人才人才,就是好人和好材。


  对好材,我们重投入,敢放手。在数据化的今天,以前做事靠胆子、靠票子、靠机制、靠班子已经吃不开了,如今实打实地靠脑子。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靠经营者的策略,更要靠强大的技术和生产实力,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重技术是宏达赢得市场和迅速发展的关键,早在1995年,我们就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为了保证产品开发的顺利实施,确立了科技开发人才优先、财力优先和物力优先的三原则,确保技术研发的顺利进行。同时,公司强化了“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改革为动力、强化投入为手段”的发展战略,根据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进行技术改造,扩建厂房、新建生产车间、进口国外先进机器,技改如今已进行到第九期,回回都是“大动干戈”,累计投入2亿多元。


  对好人,我们不亏待,多鼓励。公司在“引才、荐才、留才”的同时,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人力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系统、激励机制、员工培训与教育体系,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潜能,营造员工与企业共赢的良好环境。


  Q:您是集团董事长,也是集团党委书记,您怎么看待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具体又做了什么?


  A:首先我坚信有党就有一切。一家企业的党建工作其实就是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


  公司在1994年就建立了党支部,随着党员人数的发展壮大,2004年12月升格为党总支。2005年宏达控股集团成立后,集团在原党总支的基础上,整合下属各单位6个党支部,成立集团党委。目前,集团在海宁的下属单位共有党员112名,被评为浙江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企业、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嘉兴市级“五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示范点、嘉兴市“发展强、党建强”先进企业。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我们一直坚持党组织班子和行政班子交叉兼职,公司党委领导都兼任了主要的行政职务,副书记由总经理兼任,党委委员由副总经理兼任,各支部书记也都由部门经理兼任。实行党务干部和经营管理干部交叉任职,使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工作得到更加紧密的结合。


  集团党委坚持深化“三联三会”工作机制,以建立“党组织书记联系出资人、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中层骨干、党员联系职工群众”机制为基础,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党群议事会、党企联席会”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新机制,凝聚党企合力,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中秋大学生座谈会等活动,设立党委书记董事长信箱,将党建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使公司每个层级、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成为紧密相连、相互依靠、相互支持有机整体。


  我们还建立了“五个一”党员培养机制,以“党建强”推动企业“发展强”,要求党员掌握一项过硬的技术、做出一项工作业绩、帮助一名困难职工、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名优秀党员。


  Q:宏达是如何吸引员工并留住人才的?


  A: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主要看两点,一是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产品有前途,个人才有前途;二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福利待遇好不好,而且待遇有没有可持续性。从企业的角度上看,说得通俗一点,靠的就是“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我们做企业的,要真心真意对员工,在“真”字上做文章,在“狠”字上下功夫。


  无论是当初的经编厂还是现在的上市公司,集团始终坚持把依法纳税作为诚信经营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按时交税。2015年我们纳税1.39亿元。30年来,我们的工资一直都是按时发放,每年都在逐步改进和完善激励机制、工资制度,做到工资水平逐年提高。成立的两个基金作为员工的后备,员工家里有困难,我们有员工关爱基金;还有宏达教育基金,比如有员工的孩子考取了重点大学,我们就会给予奖励。这些都是我们企业给员工的小温暖。


  此外,通过“三联三会”制度落实,达到助力公司发展、凝聚职工人心、帮助后进和新进职工等目的,建立一条出资人与党员职工的“和合”通道。


  此外,集团党委联合公司工会、妇联、团总支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组织工作20周年以上老员工出国游;每年组织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记录;集团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职工之家活动中心,面积近1000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电脑房、多功能会议厅、健身中心四大功能区。与海宁电大合作举办工商管理大专班,出台各项政策支持职工自主学习。


  Q:能给我们具体聊聊宏达的两个基金吗,据说它们都在千万元以上,意义何在?


  A:我们这两个基金,一个是“宏达关爱党员职工基金”,另一个是“浙江宏达教育基金”。


  宏达关爱党员职工基金会是嘉兴市首个成立的非公企业关爱党员职工基金会,单是员工自发捐助就多达140多万元,从此对于困难党员、职工的救助有了固定的组织。人都是心比心的,困难的时候拉别人一把,人家会一辈子记得你的好。


  “5·12”汶川地震捐助,公司第一时间联系来自震区的职工,报销他们的往返车票,出资帮助修建倒塌的房屋。我们也自发组织到新疆和田、甘肃岷县、西藏那曲等贫困地区进行捐资捐物慰问。


  关爱基金是雪中送炭的一部分,其实宏达还有一条“共享”发展成果的保障线:宏达为集团员工家庭年人均收入建立了一个“补齐差价”政策。我们划定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最低标准是1.5万元,假设某员工家庭成员有6人,按宏达最低标准,那家庭年总收入应该是9万元,如果他们2015年家庭总收入为6万元,那集团就给他补上3万元,保证他们家庭人均年收入1.5万元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每年都有提升。


  说到教育基金,这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点情结吧。我做了10年教师,深知教育的力量。教育讲大一点可以救国,对个人来讲,可以救穷。当年刚刚恢复高考,我被推荐回到高中课堂学习,我所在的许村镇10多万人,考取1个大专生、5个中专生已经不得了了。那个年代,知识改变命运是实实在在的。我一直认为,读书的机会值得被珍惜,人人都应该享有受到好的教育的权利。企业做大以后,有了一定的资本,我觉得自己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就是反哺教育。


  我首先办学。1999年,在身边大多数朋友不支持不理解的情况下,我办起了第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海宁宏达实验学校。现在,宏达教育产业已经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全程,宏达高级中学还培养出了两名浙江省文科状元。


  办好学,还要让优秀的孩子能安心地迈进好学校的门槛。2012年,“浙江宏达教育基金”成立。3年来,这个基金已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师生450余万元。


  国家、企业的振兴要靠科技,靠教育,靠人才。我不是在讲什么空洞的道理。你们可以去观察,很多地区原来很富,但轻视教育,现在落后了;很多地方原来并不富,但重视教育,现在富了起来。我们沿海小城镇,生活富裕了,但很多人的头脑还不富,宏达现在所做的,就是要做好教育服务,培养更多的人才,让大家的头脑也富起来。


  


  记者手记


  小步走,不停步


  □楼昕


  沈国甫很帅。


  那份岁月积淀下来的睿智和淡然,让他从容不迫,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让人亲近的魅力。


  访谈约在午饭后。一上楼,办公室胡主任转告我们,上一位客人还在,不妨先参观企业文化展厅。说话间,办公室门开了,正是这位宏达集团的董事长亲自送客人至电梯口。折返后,他笑对着我们,大手一挥说:“好,去展厅,我给你们讲解。”


  其实,沈国甫很忙,他的时间大半都在企业一线,他说,想管好集团38家企业,只有那样,才能听到最真的声音。


  2016年,距宏达控股集团的前身——海宁许村经编厂的创立已经过了30个年头,现在,集团庞大的产业涉及万人的就业。巨船稳舵,沈国甫担着一万个小心。


  原以为我们会聊一些惊心动魄的商业决策环节,然而,一个多小时的面对面,沈国甫闲叙最多的却是平常道理。


  比如真。沈国甫觉得,要讲真话,哪怕是父母官在面前,该提的意见就要提。


  比如勤。沈国甫觉得,人没有天赋,做出成绩无非就是多看、多努力。


  儿子沈珺从英国留学回来,沈国甫问了他两句话:“能不能比别人早到单位5分钟?能不能比别人笔头勤快一点,多记一点笔记?”


  儿子的回答是,能。于是,沈珺被“丢”去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当了两年学生辅导,住学校宿舍,和老师学生同食同行。


  沈国甫还特别嘱咐儿子,遇到会议,要提早几分钟给大家开门开灯,会议中记得给领导同事添水……


  在旁人看来,对这位自带光环又学业有成的“海归”小伙子来说,父亲的叮咛着实朴素了些,可沈国甫坚信:做人,就是要做小事、做细事,小步走、不停步。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